微专业(2025年)

发布时间:2025-09-07

点击量:

天津仁爱学院2025年微专业设置情况


什么是微专业?

微专业是指在学生主修专业课程学习之外,依托学校的优势学科与专业资源,围绕某一特定的学术领域、研究方向或核心素养,开设一组具有较强实用性和针对性的核心课程体系。

该课程体系旨在通过灵活且系统的培养模式,促进学生跨学科知识与能力的强化锻炼,以进一步提升其就业竞争力。微专业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核心,强调“跨界”“融合”“链接”的理念,即跨越不同专业,将行业发展动态、课程实践环节以及能力培养目标有机融入其中,紧密链接行企发展需求与学生就业需求。

微专业有什么特点?

“微专业”主要分为急需紧缺型、应用技能型、交叉复合型三类,具有“小学分、高聚焦、精课程、跨学科、灵活性”的优势。提供由3-10门跨学科优势课程组成的特色课程群,并以线上和线下的方式支持学生完成学习任务。

学校的微专业有哪些?

微专业的详细介绍

新能源汽车工程

课程介绍:

以国家《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为指导,以市场需求和“新工科”理念为导向,构建机械、电子、计算机等多学科交叉的知识体系,培养具备政治、人文、职业素养,掌握新能源汽车理论与技术,能在该领域从事实验测试、技术管理及运维服务的高素质复合应用型人才。

课程特色:

1. 双师型教学:打造“高校教授+企业工程师联合授课”模式,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

2.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将理论讲授与现场实物观摩、演示结合起来,实现理论与实际的有机结合;

3.竞赛赋能:组队参加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通过对智能汽车的设计、控制等实际操作,将知识转化为实际能力,在全国大赛中,和同行进行交流学习,丰富自己的经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提升自己的能力。


网络与信息安全

课程介绍:

立足国家网络安全战略需求,结合京津冀地区信息安全产业发展趋势,培养具备扎实理论基础和较强实践能力的信息安全应用型人才。该微专业面向信息技术、计算机科学及相关领域的学生,联合360数字安全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天津犀牛华安科技有限公司、天津朗言安全技术服务有限公司开展校企联合培养,聚焦网络安全、数据安全、系统安全等领域,系统培养满足政府、企业及各类组织急需的信息安全专业人才。

课程特色:

1.就业导向:课程内容对标企业需求,毕业生可从事安全运维、渗透测试、安全咨询等岗位;

2.校企协同:引入企业导师和实战项目,缩短课堂与岗位差距;

3.赛教融合:以CTF竞赛、漏洞挖掘比赛驱动学习主动性;

4.认证衔接:课程内容覆盖CISP等主流安全认证知识,助力学生考取高含金量证书,实现“学历+证书”双提升;

5.区域合作:依托天津信息安全产业(如国家网络安全产业园),提供本地化就业机会。

可支持考取的证书:

1.360初级认证(三选一):360网络安全运营工程师认证(初级)、360渗透测试工程师认证(初级)、360安全应急响应工程师认证(初级)

2.360进阶认证(中级和高级)

3.360联合天津市职业技能公共实训中心颁发的《专项职业能力证书》(等同职业能力高级技师认证)


财务大数据分析与应用

课程介绍:

财务大数据分析与应用微专业贴合财税智能、业财融合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培养“大智移云”时代背景下具备财税核算与管理、财税代理与服务、财税数据分析与应用、财税机器人应用与维护等方面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专业涵盖了传统的财政学和税务学的基础理论,融合财务、大数据、统计学、经济学等多学科的知识,培养具备行业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课程特色:

1.跨学科融合创新:深度融合财政学、税务学理论与大数据技术,培养学生运用大数据技术解决财税问题的思维与创新能力。

2.精准对接职业需求:紧密围绕财税智能、业财融合的行业发展趋势,精准对接市场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

3.产学研深度融合:采用“理论+实践+实习”三重衔接的教学模式,引入企业真实案例,让学生在实战中积累经验

可支持考取的证书:

Python软件开发工程师、大数据财税分析师、代理记账师资格证书


创新思维与创业实践

课程介绍:

学校与天津市互联网协会联合推出的新型人才培养项目。聚焦“创新创业”与“网络新媒体”两大方向,以专创融合为核心,通过多学科交叉与实战化培养,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培养符合新时代需求的复合型人才。

课程特色:

1.校企协同:联合天津市互联网协会,整合校企资源,构建“教学+训练+实践”三位一体培养模式,线上线下结合。

2.权威认证:核心课程获天津市人社局认证,颁发特色证书,同步提供互联网营销师职业技能培训。

3.实战导向:轻量化、模块化课程设计,短周期灵活培养创新思维、创业实践及新媒体运营能力。

可支持考取的证书:

互联网营销师、《新媒体创业实战课程》创业培训证书

创新思维与创业实践微专业详细介绍:


智慧人居与遗产保护

课程介绍:

智慧人居与遗产保护微专业——科技与人文融合的创新前沿。培养学生熟练运用数字孪生、虚拟现实等技术构建智慧建筑与环境模型;了解智慧城市体系架构,能进行智慧园区、智慧工厂等规划设计与物联网数字信息可视化表达;为建筑智能制造提供技术支持;掌握相关领域技术解决方案与项目策划,且了解城市更新的常用策略与遗产保护理念,能够将其融入智慧人居设计,以满足IT、科技企业在智慧人居环境建设与创新设计方面的人才需求。

课程特色:

1.名师领航:80%副高以上职称,70%双师型教师,行业专家案例教学

2.校企共育:与天大建筑院、清西陵等共建实训基地,推荐就业

3.产业对接:培养"AI+人居环境"等新兴领域人才,颁发微专业证书

4.灵活学制:1年/暑期集中授课,线上线下混合教学

5.学科交叉:多学科招生,案例研讨与模拟创新培养跨界思维

智慧人居与遗产保护微专业详细介绍:


智能建造

课程介绍:

在国家战略需求和建筑业转型升级背景下,融合人工智能、物联网、BIM(建筑信息模型)、数字孪生等前沿技术,打造跨学科、强实践、高创新的课程体系,依托校企共建的“智慧建造创新学院”,以工程项目为根基,以“理论+实践+创新”三位一体教学模式,整合我校优质师资与行业头部企业资源,为学生提供从数字化设计到智能施工管理的全流程学习体验。围绕智能建造的核心理念,培养具备智能施工和智能运维与管理能力的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课程特色:

1.教学模式创新:采用“理论+实践+创新”三位一体培养模式。理论教学采用混合式教学,线上提供丰富课程资源,线下结合案例分析与小组研讨;

2.双导师教学机制:建立校企双导师制,企业导师指导实践项目,高校导师把控理论方向,教学对接行业需求;

3.竞赛赋能实践:组织学生参加智能建造竞赛、BIM大赛等,形成“以赛促学”培养体系;

4.企业实战项目:引入企业真实项目,托校内智能建造BIM实验室与校外产学研基地由行业专家全程指导,积累实战经验。

5.直推就业体系:与头部企业共建人才计划,学生通过考核可获实习直推,优质项目成果可作就业背书,实现实训就业衔接。

可支持考取的证书:全国BIM技能等级考试证书、1+X建筑信息模型(BIM)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工程结构智能检测与运维

课程介绍:

面向智能建造与基础设施数字化运维领域的前沿交叉学科,依托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培养掌握工程结构智能检测、健康监测与全生命周期管理的复合型技术人才。微专业由天津仁爱学院联合建研院检测中心、天津筑航检测、中诚江河等8家行业企业共建,采用“理论+实践+项目”的培养模式,为学生提供优质的学习平台和就业通道。

课程特色:

1.产教深度融合:企业导师全程参与教学,提供真实工程案例与实习岗位

2.100%实践课程:5门核心课程均含实验、实训、项目等实践环节

3.前沿技术应用:涵盖BIM、智能传感等新技术

可支持考取的证书:建筑工程质量检测员、BIM应用技能等级证书


中日法律比较

课程介绍:

中日两国作为亚洲重要经济体,经贸往来频繁,法律合作需求持续增长。为培养既精通法律实务、又深谙中日文化差异的复合型人才,我校法学院新设中日法律比较微专业,致力于为中日经贸合作输送高端法律人才。

跨专业同学可以通过微专业的学习成为企业法务、合规管理、知识产权代理等“专业+法律”复合背景人才,也可以利用辅修基础快速适应专业课程,考研选择法律硕士(非法学),或者在留学申请时选择法学交叉学科(如国际商法、科技政策与法律)。

课程特色:

1.双核驱动,打造核心竞争力:语言+法律双赋能:专业核心课程《法律日语》由流利运用日语的法学院专业教师授课,系统学习法律术语、文书写作及口语实务,突破语言壁垒。

2.实务导向的课程体系:聚焦《中日比较民商法》、《中日司法制度比较》《中日法律实务》等课程,深入剖析合同法、公司法、知识产权等领域的制度差异,培养理解和解决跨境争议的能力。

3.教学团队保障:本专业教学团队来自天津仁爱学院法学院、南开大学法学院,以及中国世贸组织研究会,教师团队具有日本法学术背景和丰富的对外法律实务经验。

4.区位优势:天津作为北方经济重镇,包括日企在内外企众多,实习就业资源丰富,为未来的职业选择创造更多可能性。

可支持考取的证书:司法考试,日语能力等级考试等


地址:天津市团泊新城博学苑 邮编:301636

电话:022-68579990

版权所有©2024 天津仁爱学院 津ICP备190107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