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度践行产教融合国家战略,拓展学生前沿视野,筑牢“服务国家需要”的就业根基,天津仁爱学院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师生组建实践团,于2025年7月中旬赴广西工业重镇柳州市开展研学实践活动。依托柳州职业技术大学“高层次人才校园开放日”活动平台,我校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实践团与天津大学、武汉理工大学等高校代表同频共振,深入产业腹地,触摸汽车工业转型升级的强劲脉动,在行走的课堂中探寻个人成长与国家战略的交汇点。


一、沉浸智慧校园,体悟产教融合新范式
研学之旅首站直抵柳州职业技术大学官塘校区,实践团沉浸体验了产教深度融合的鲜活场景。在上汽通用五菱智慧汽车培训中心(智能网联产业学院)和上汽大众广西培训中心,实践团不仅观摩了前沿的智能驾驶技术,更深入理解了车路协同、高精度定位等核心技术从实验室迈向生产线的转化路径。通过参观低空经济产业学院展厅、柳工—柳职大全球客户体验中心,实践团深刻感受了工程机械领域智能化、远程化、无人化的行业趋势。智能制造赋能中心、工程实践中心及3D打印中心的走访参观,则让学生们现场感知数字化柔性生产的精密图景,深刻体悟理论知识与专业实践的紧密融合。柳州螺蛳粉产业学院将一碗地方美食的生产流程标准化、工业化、品牌化,生动演绎了教育精准对接区域特色经济、赋能产业升级的创新模式,也引发了学生对专业知识服务地方发展的深层思考。

二、深入智造核心,洞察产业跃迁新浪潮
走出校园,实践团深入中国汽车产业的核心阵地,零距离对话智造前沿。在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宝骏基地和柳州五菱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新能源基地,实践团沿着参观走廊,目睹了一块钢板到一台整车的转变过程,了解了高效发动机、先进动力总成技术的集成应用,并聚焦于新能源整车制造的核心工艺,以及智能网联技术的最新突破。在自动化生产线上感受了“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迈进的坚实步伐。

随后,实践团探访了赛克瑞浦动力电池系统有限公司,在生产车间近距离观察了动力电池生产流程。企业技术专家详细介绍了电池研发、智能制造等核心技术环节,强调了动力电池作为新能源汽车核心竞争力的战略地位及其对性能、安全、成本的决定性影响。实践团在参观交流中深刻体会动力电池技术创新的严谨与不易。


在东风柳州汽车有限公司商用车生产基地及试验中心,实践团感受了重型机械的力量与科技内涵。商用车车架在自动化焊接线上成型,驾驶室在智能装配线上流转。学生们观摩了严苛的整车可靠性试验、环境模拟试验,以及噪声、振动与声振粗糙度测试。面向未来的智能移动机器人在厂区物流、零部件转运中的应用演示,展现了物流自动化的未来图景。


座谈会上,企业高管与技术骨干与师生们展开了深入交流,传统制造向智能制造的深度转型路径、“低空经济”作为新兴战略领域、以及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图谱成为焦点话题。企业代表们强调,未来的工程师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基础,更需具备系统思维、跨界融合能力和持续学习的热情,这为学子们清晰勾勒出行业发展的宏伟蓝图与个人成长的坐标方向。


三、回望百年匠心,铸牢工业报国魂
行程尾声,柳州工业博物馆为这场科技之旅赋予了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精神力量。馆内,从木炭汽车、老式机床到现代化的工程机械模型、新能源汽车展品,铺陈开一幅柳州工业从抗战烽火中崛起,到计划经济时代艰苦创业,再到改革开放后腾飞,直至今日向智能制造华丽转型的壮阔历程。这其中所展现的柳州工人“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工匠精神和骨干企业在不同时代勇担重任、攻坚克难的光辉事迹,感染了每一位师生。实践团成员深刻领悟到今日所见的智能生产线与前沿技术,正是几代工业人接续奋斗的结晶,也更加明晰了自己所肩负的传承与创新的双重责任。

四、研学启迪未来,矢志笃行强国路
此次柳州研学实践,是天津仁爱学院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深化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推动产教协同育人的一次标志性实践。通过零距离、沉浸式接触智能网联汽车、新能源汽车、高端动力电池、智能制造等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最前沿阵地,学生们极大地拓宽了技术视野,更新了知识储备,对产业生态链的完整构成和运行逻辑有了直观且系统的认识。
实践团成员们普遍表示,将以此次研学的所见、所学、所思转化为强大动力和精准指引,将个人职业规划牢牢锚定在国家汽车工业转型升级中,立志成为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卓越工程人才。

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将以此次研学实践为契机,持续构建并优化“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高质量育人平台。通过深化与企业的战略合作,不断将产业前沿动态、技术创新需求和家国情怀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助力机械学子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壮阔征程中,以扎实的专业学识、卓越的实践能力和赤诚的报国之心,奋力书写无愧于时代的青春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