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与化工学院与京博石化开展产教融合交流会
2025年3月15日,天津仁爱学院能源与化工学院与京博石化联合举办的产教融合交流活动,双方围绕化工研发安全教材编写、芳烃抽提工艺技术研讨两大主题展开深入交流,共同探索产教融合新路径,推动教学成果向产业实践转化,能源与化工学院副院长王玥,学院教师任海伦,黄河三角洲京博石化研究院吴文雷,京博石化化工研究所所长魏圣可及相关工程师参加此次活动。
打造权威化工实验室安全专著 彰显产学研协同创新
聚焦需求,共筑知识体系
在“化工研发安全专著编写研讨会”上,校企双方明确以“实用性、警示性、前瞻性”为导向,立足企业研发院所与高校实验室的真实需求,确立了兼具通识功能与工具属性的教材定位。书中将系统涵盖实验室安全、工艺过程管控、应急管理等八大核心板块,并融入近年来典型事故案例分析及安全数据表,为从业人员提供全方位指导。

科技赋能,创新改革内容
编写组重点探讨人工智能在化工安全领域的深度应用,计划增设“AI风险识别”“智能实验设计优化”等前沿章节。通过将机器学习算法与工艺流程结合,构建动态风险预警模型,为行业安全管控注入科技动能。教材预计一年内完成编写,同步开发配套培训PPT,为校企搭建标准化安全教育体系。
芳烃抽提工艺讲座亮剑 揭秘化工智造核心技艺
工程思维引领工艺革新
任海伦教授以《芳烃抽提工艺的技术突围与工程实践》为题,为京博石化稷下学宫中心的学员们开展学术报告,任教授剖析液-液抽提与萃取精馏工艺的技术路线。结合电子级化学品国产化“卡脖子”难题,他详细讲解了环丁砜溶剂筛选、能耗优化及产业链延伸策略,强调“本质化安全设计”与“动态工艺调控”在规模化生产中的关键作用。任教授还展示了团队研发的溶剂再生智能控制系统,通过实时调整回流比,实现分离效率与能耗成本的最优平衡。

数据驱动,破解行业痛点
报告对比了两种主流工艺的适用场景:液-液抽提技术在处理低芳烃含量原料时能耗优势显著,而萃取精馏技术更适配高芳烃含量的乙烯裂解汽油分离。通过对数十组能耗数据的动态模拟,团队提出“工艺耦合+数字孪生”的升级方案,助力企业降低蒸汽消耗15%以上,为碳减排目标提供技术支撑。

此次合作标志着天津仁爱学院与京博石化的产教融合进入新阶段。随着化工安全专著的推进与芳烃工艺技术的持续突破,双方将携手推动人才培养与产业升级的同频共振,为化工行业的高质量应用型人才培养注入强劲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