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公告

新闻动态

公告信息

联系方式

首页 > 新闻公告 > 新闻动态 > 正文

能源与化工学院教师参加天津大学国际工程教育发展会议 共探全球工程教育新路径

2025-09-22

2025年9月21日,天津大学在北洋园校区成功举办了“国际工程教育发展会议”。此次会议聚焦全球工程教育的数字化转型、产教协同创新与跨区域合作,吸引了来自德国、新加坡、美国、欧盟等多国高校及企业的教育专家、行业代表和高校教师参与。天津仁爱学院能源与化工学院各专业教师代表应邀出席,围绕学院新工科建设与国际化发展进行了深入学习与交流。

会议围绕全球工程教育数字化转型、产教协同新模式探索及跨区域协作路径三大核心议题展开。德国亚琛工业大学提出“工业4.0教育适配框架”,强调虚拟仿真应覆盖工程全生命周期,结合企业实时数据实现教学动态迭代;新加坡国立大学展示了“化工安全绿色微证书体系”,推动岗位标准即时嵌入课程。美国密歇根大学提出“三维评价漏斗”模型,强化学生知识应用、技术迁移与创新贡献能力;中石化倡议共建“技术痛点库”,促进教学与科研服务产业需求。欧盟Erasmus+化工教育联盟分享了“1+1”分段式培养经验,并联合开发《绿色化工工艺计算手册》,推动绿色教育落地。此次会议为学院深化新工科建设、推进产教融合和国际化人才培养提供了重要参考。

在此次国际会议上,能源与化工学院各专业教师代表积极参与交流学习,结合本院专业建设与发展实际,深入思考如何将国际先进理念与本土实践相结合,推动学院工程教育质量提升与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通过此次会议,能源与化工学院教师团队不仅深入了解了全球工程教育的前沿动态,也明确了在新工科背景下推动教学改革、深化产教融合、拓展国际合作的路径与策略。会议结束后,教师代表纷纷表示将结合本院各专业实际,积极落实以下几方面工作:

课程体系重构:推动课程内容向绿色化工、智能制造、安全工程等新兴方向延伸;

教学资源升级:建设虚实结合的数字化教学平台,提升教学的沉浸感与实效性;

产教协同深化:推动与企业共建“技术痛点库”,促进教学与科研反哺产业;

评价机制优化:探索“三维评价漏斗”模型,构建以能力为导向的全过程评价体系;

国际化路径拓展:探索“分段式培养”模式,加强与海外高校和国际化工联盟的合作。

天津仁爱学院能源与化工学院将以此为契机,持续深化新工科建设,推动教学内容与产业需求、国际标准的精准对接,努力培养具有行业竞争力、工程实践能力与绿色可持续发展理念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未来,学院将继续加强与国内外高水平高校及产业界的交流合作,为我国化工教育的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地址:天津市团泊新城博学苑  邮编:301636  电话:022-68579990   版权所有 天津仁爱学院能源与化工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