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语学院“明德讲堂”特邀
天津外国语大学校长陈法春教授来校作学术报告
《中国高等外语教育之通时达变》
2024年4月26日下午,天津仁爱学院外国语学院“明德讲堂”系列学术报告在行政楼四楼会议室如期举行,天津外国语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陈法春教授受邀作了主题为“中国高等外语教育之通时达变”的学术报告。外国语学院院长李旭教授主持会议,外国语学院全体教师和优秀学生代表现场聆听并围绕主题进行了互动交流。
陈法春教授首先为报告主题做解:“达变者,通晓事物之变化而适应之”,随即从“识变”、“应变”、“求变”三个方面阐述了当前中国面临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外语教育发展的途径。

报告第一部分的主题为“识变:机遇和挑战”。对于在机遇和挑战并存的情况下,如何抓住机遇、应对挑战、“化危为机”?陈法春教授强调了外语教育领域的重要任务。他呼吁加强对外语人才的全方位培养,使其具备熟悉党和国家方针政策、全球视野、精通外语等能力,同时积极拓展国际交流,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
报告第二部分的主题为“应变:The road to take,外语人之达变”。陈法春教授强调,外语教育领域也在应变之中,必须全面深化改革。诸多重要举措包括课程思政高质量建设、外语教育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融合、外语教育与不同学科专业交叉融合等。
报告第三部分的主题为“求变:何以复/融合?”陈法春教授系统梳理了外语学科专业体系之现状,他从五个方面探索了“既意在培养家国情怀、又兼能培养全球视野的外语教育”发展途径。他强调要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外语教育,为外语教育赋能,奠定中国话语的思想基础。同时借助数字赋能、不断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积极构建AI时代外语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生态。
“波澜壮阔四十载,斗柄回寅又一春。”陈法春教授在报告结尾表达了外语学科能够在变局中乘风破浪的决心。身处变局“山不向我走来,我便向山走去”;展望未来“漫兮长路,外语人将上下求索”,外语专业也将在继续焕发人文力量的同时,努力探索跨学科复合、融合之路,更好服务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外国语学院院长李旭教授作了总结发言,他强调在变局中、甚至是困局中的外语教育更要求我们面对现实、变中求进、化危为机。我们应“站在世界看世界,站在世界看中国”。在世界科技飞速发展的形势下,我们应该宏观层面上紧跟国家在外语教育方面的大政方针,微观层面上探讨教师如何打造高效优质课堂,具体层面上指导学生如何读书,如何成才。外语教育应当紧密结合国家战略需求、社会经济发展需求以及大学生成长成才需求,进一步深化人才培养供给侧改革,深化数智赋能外语教育改革,推动人工智能与外语教育深度融合,推进高校外语教育教-学-评-研一体化,构建新时代外语教育新生态。

陈法春校长将担任我校外语学科的客座教授,为我校外语学科的发展贡献力量。外国语学院“明德讲堂”也将继续邀请外语界知名专家学者来我校开展系列学术活动,进一步营造学术氛围,提升教师科研素养和教学胜任力,为我校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复合型英语应用人才“添智”筑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