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烈遗志永铭记,建设强国我当先——纪念抗美援朝胜利70周年座谈会
仁爱学工 2023-10-31 20:45 天津
先烈遗志永铭记,建设强国我当先
赓续红色血脉,传承爱国精神。2023年10月25日,外国语学院携手第四学生社区(知信社区)在25宿党团活动室开展了关于纪念抗美援朝胜利70周年座谈会,为此特别邀请到了天津市军休干部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主任,天津市委宣传部、天津市退役军人事务局老战士宣讲团团员、天津市抗美援朝研究会会员梁培国教授向同学们讲述关于抗美援朝战争的历史背景及经过,培养学生不怕困难、坚持不懈为国效力的爱国精神。
参加此次座谈的有:知信社区主管校领导谢宇、知信社区区长程志达、张自华、保卫处处长李德忠、建筑学院党总支书记许朝华、保卫处副处长林宪用、马峰、后勤处副处长郭晨涛,外国语学院全体辅导员老师及社区学生党员代表。
一、张自华书记主持本次讲座

张书记强调:73年前的今天240万中国志愿军赴美作战,但将近一半的战士永远的留在了那里,其中也包括毛主席的儿子——毛岸英 。抗美援朝战争于1950年10月开始至1953年7月结束,“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因此今天的10月25日被定为抗美援朝纪念日,目的就是为了让后代铭记志愿军勇入往直前、浴血奋战、不畏生死的壮举,深刻诠释了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
二、梁教授详叙往昔峥嵘岁月
首先,梁教授主要阐述了战争大概经过:朝鲜战争历时两年零九个月,战事最频繁时达到两个月五次战争。弹药粮食的短缺,刺骨寒冷的极端气候,磨不灭的是志愿军的坚强意志,打不败的是志愿军誓死保卫国家的决心,锻造出一个又一个奇迹,就是因为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坚定意志胜过美国的一切武器。
其次,他讲述了毛主席和彭德怀元帅对抗美援朝战争的认识:朝鲜战争总体来算共有三大波折,第一波折,把握与敌作战时机;第二波折,因斯大林临时反悔不增援兵,暂时放弃出兵;第三波折,在美军越过“三八线”后即使苏联不出兵,中国仍出兵援朝不变。在两国实力悬殊背后的胜利是无数英勇的志愿军战士保家卫国、视死如归的决心,是秉着“我们的身后就是祖国,为了祖国人民的和平不能后退一步”的信念。这就是在战略意义上抗美援朝战争为什么非打不可的原因了。
而对于中国人民志愿军为什么能取得胜利的问题,梁教授说:“根本原因在于广大人民的支持,志愿军大无畏的牺牲精神。”
苦尽甘来,彰显大国国威。梁教授还提到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对中国的影响。他说:“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使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了极大的提高,打出了国威军威,改变了世界对中国的态度。”
最后,梁教授还指出新时代的青年人应该如何学习弘扬继承精神的问题:“要着重培育后代爱国主义精神、敢于斗争精神、敬业精神。 缅怀先烈、砥砺前行,做到强国虽可不在我,但必有我的坚强信念。
三、社区党员勇抒己见,林处长直击要点
党员代表谈:要坚定不移地克服一切困难,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一以贯之的学习宣传英雄事迹和革命精神。进一步厚植文化底蕴,扎根红色基因,培养新青年一代的爱国主义情怀,铭记先辈的大无畏精神。林处长谈应把爱国主义作为与教育人的关键,中国青年应热爱祖国需对国家和人民满怀赤诚。
四、副校长谢宇畅谈今日盛世之中国
中国是唯一一个让美帝国主义从谈判时的傲慢蔑视到正视重视与中国的谈判,当今中国在外交时可以从容淡定的指出美国没有资格站实力的角度对中国的国内事务评头论足。其背后的底气来源于我们繁荣昌盛的军事实力、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和当今的国际地位、国际影响力。
吾辈当自强,我们将接过先辈手中的接力棒大踏步的迈入下一个盛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