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至2023年,物理教学部教师参加教学比赛获奖、以及教学成果奖共6项,物理教学部在2023年获批天津仁爱学院优秀教学团队荣誉称号,见下表。
项目名称 | 奖励名称 | 主持人 | 奖励级别 | 时间 |
天津仁爱学院首届教学创新大赛 | 优秀奖 | 李育洁 | 校级 | 2021年 |
第二届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 | 优秀奖 | 何伟岩 | 校级 | 2022年 |
教学成果奖 | 二等奖 | 郝军华 | 校级 | 2022年 |
第三届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 | 二等奖 | 郝军华 | 校级 | 2023年 |
天津仁爱学院2023年“故事思政”微课大赛 | 三等奖 | 栗亚南 | 校级 | 2023年 |
天津仁爱学院2023年“故事思政”微课大赛 | 优秀奖 | 何伟岩 | 校级 | 2023年
|
优秀教学团队 |
|
| 校级 | 2023年 |

1.2021年,李育洁、何伟岩、韩彬、袁泉老师参加天津仁爱学院首届教学创新大赛,荣获校级优秀奖。
本次教学创新大赛中,李老师详细阐述了他们团队的创新理念及思路,包括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教学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的教学手段,将课程思政融入到教学中的德育思想,以及分层次教学的教学模式。
2.2022年,何伟岩、李育洁、袁泉、韩彬老师参加天津仁爱学院第二届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荣获校级优秀奖。
本次创新大赛中,何伟岩老师将他们在教学工作中的创新点做了详细阐述,包括适时引入物理学史的讲解介绍,使教学内容更贴近生活实际,引起学生的听课兴趣;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线上预习环节由学生自行利用碎片化的时间课下完成,,线下课堂有目的的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讨论,增强学生独立思考和总结能力;根据新工科背景下的人才培养要求,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恰当的融入课程思政,注重科学思维和方法的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之情,强国之心”,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立德树人。
3.2022年郝军华等各位老师,通过理论课程与实验课程之间的教学模式创新,结合现代仪器技术和计算机技术——虚拟仿真仪器,进行教学改革和创新,将理论课程和实验课程有机结合,帮助学生加深理解物理现象和原理,该创新荣获天津仁爱学院校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4.2023年,郝军华老师总结了物理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上课过程中的问题,如以往在实际教学中,物理理论课程和实验课程,每学期都同时开设,但却严重脱节,两者相互独立、甚少联系。具体而言,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这两门课程相互独立,课程设置以及进度上没有关联,这样就容易导致学生做物理实验时相关的理论知识已经忘记,或者实验结束后很久才学到相应的理论 知识。另一方面,担任同一教学班理论课与实验课的教师往往不相同,教学信息不互通,实验课教师很难把理论课教学内容融会贯通地应用到实验课教学中,理论课教师也不易做到把实验原理详细讲解。
基于以上问题,提出在调整理论课程和实验课程设置的基础上,结合现代仪器技术和计算机技术——虚拟仿真仪器,进行教学改革和创新,将理论课程和实验课程有机结合,帮助学生加深理解物理现象和原理,以该创新参加2023年天津仁爱学院教学创新大赛。荣获校级二等奖。
5.2023年,物理教学部栗亚南参加天津仁爱学院2023年“思政故事”微课大赛,微课名称为“课程思政之人生理想教育的教学实践研究——以动量定理为例”,以“墨子号”成功升入太空为切入点,讲解墨子在物理学发展的成就,增强民族自豪感;再讲解火箭升天箭体的运动过程中的动量定理,引出“大力出奇迹”“坚持不懈”,从而达到人生理想的教育。在本次比赛中荣获校级个人三等奖。
6.2023年,物理教学部何伟岩参加天津仁爱学院2023年“思政故事”微课大赛,微课名称为“牛顿运动定律”,故事中主要讲述了天津大学校园内的牛顿苹果树以及牛顿身上值得我们学习的科学素养等。在本次比赛中荣获校级个人优秀奖。
7.2023年,物理教学部根据多年来的教学成果以及在教学工作上的突出成就,申报天津仁爱学院优秀教学团队荣誉称号,成功获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