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工程
四年,工学学士
基本情况:学院主动应对行业转型,将传统土木工程专业的培养内容与“智能化”与“绿色低碳”相融合。传统土木工程是一门工程和技术相结合的理工类学科,具有很强的应用性。根据建筑市场和国家建设发展的需要,本专业包括房屋与民用建筑工程、道路与桥梁工程、装配式工程与BIM技术方向三个专业方向。学生在大学一、二年级完成公共基础课和部分学科基础课的学习后,可根据本人情况选择适合的专业方向学习。本专业旨在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较坚实的专业基础理论、较广泛的专业知识、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能够参与土木工程结构设计、解决土木工程技术问题、初步具备土木工程管理能力、能够参与国内外土木工程项目的应用型专门人才。
近年,学院以产业学院建设及微专业开设为转型方式,迅速调整培养模式。为适应可持续化和智能化发展的新需求,本专业与工程管理、人工智能和计算机技术、机械自动化等学科交叉融合,培养掌握智能建造相关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解决复杂工程智能设计、建造和运维的实践能力、良好的创新能力和跨学科发展能力,具有家国情怀、高度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工程职业道德,能了解工程行业未来发展,具有一定国际视野的复合型创新人才。学生毕业后可在建设工程领域从事智能设计、智能施工、智能管理和智慧运维等工作,也可服务于 BIM 咨询、先进数字建造设计软件开发、建筑机器人研发等工程新技术单位。
核心与特色课程:高等数学、大学英语、线性代数、大学物理、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计算机程序设计(C)等公共基础课。画法几何及工程制图、工程地质、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土木工程概论、土力学、地基基础、结构力学、土木工程材料、土木工程建设法规、工程承包与项目管理、钢筋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钢结构设计原理、道路桥梁工程、工程概预算、钢筋混凝土房屋结构、建筑钢结构设计、工程结构抗震、BIM应用技术、智能测绘、智能建造施工技术、智能检测与监测技术、智能机械与机器人等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另外还有认识实习、智能测绘实习、工程地质野外教学实习、生产实习、专业课的课程设计、结构设计软件应用PKPM、结构设计软件应用MIDAS、毕业设计等工程实践环节。
实践教学平台:为满足土木工程专业本科生实验教学和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需求,现拥有土力学实验室、工程测量实验室、土木综合实验室、结构模型创新实训基地等多个实验室、实训基地和校外实践教学平台。
校内实践教学平台1.土力学实验室:该实验室主要有应变控制式三轴仪、ZJ型应变控制式直剪仪、数控电动击实仪、WG型单杠杆固结仪等实验设备,可以开展粘性土的塑限与液限测定实验、侧限压缩实验、土的直剪实验和三轴剪切实验等。2.工程测量实验室:该实验室拥有光学水准仪、自动安平水准仪、光学经纬仪、电子经纬仪、全站仪、小平板仪器、森林罗盘仪等,能够满足水准测量实验,角度测量实验,导线测量实验,监测测量实验,测定测设实验和绘图测量实验的要求。3.土木综合实验室:该实验室拥有结构试验静力综合实验系统、压力试验机、建筑结构实验装置、动态信号采集系统、等强度梁实验装置等实验仪器设备,能够为《工程结构抗震》、《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土木工程材料》等课程提供实验平台。4. 结构模型创新实训基地: 该实训基地是一个将创新理念、创新实践和作品展示融为一体的开放型实践教学基地。为大学生创造一个进行创新实践活动、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提高学术水平和综合素质的场所。基地内有3D打印机、模型加载装置和模型制作所需的多种工具,为学生参加竞赛等使用。
校外实践教学平台1.工程地质实习:为使学生了解野外地质工作的基本方法,掌握一定的操作技能及训练。在天津地质博物馆、中上元古界国家地质公园、九龙山国家森林公园、天津蓟州区府君山西井峪等开展校外工程地质实践活动。2.认识实习:为引导学生认识土木工程专业在城市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解决将来在工作中遇到的科学技术与工程实践问题打好扎实的技术理论和实践基础,带领学生在校外的工程现场开展认识实习的实践活动。3.生产实习:通过工程实践,使学生增加感性认识,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今后走向工作岗位做准备,开展了生产实习实践活动。
土木工程专业多年来积极探索和创新校企合作培养模式,与泰达数字科技、上海长凯岩土、上海城建院、上海市政院等15家企业签订合作协议,聘任50余位企业管理人才任行业导师,指导学生生产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工作,努力实现学校企业双重培养全覆盖,为国家持续输出学术知识与实践经验兼备的优秀人才。学院定期评估合作培养基地的效果,确保每个基地都能提供高质量的教学和研究支持,并不断创建新的合作培养基地,与企业开展联合技术攻关,充分发挥校企双方的优势,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解决企业技术疑难得同时,为土木工程专业本科生培养工作提供强有力的实践支撑。
校企合作:学院先后引入中铁建设集团华北工程有限公司、中铁建大桥工程局集团电气化工程有限公司、上海市基础工程集团有限公司等智能建造龙头企业,天津泰达数字科技有限公司、百川伟业建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盈建科软件股份有限公司、南京永睿建设工程有限公司、沧州市精通工程检测有限公司、天津地铁资源投资有限公司等智慧城市建设企业,合计引入企业二十家。
就业深造:土木工程专业培养的人才深受社会欢迎,就业率高,考研率高。学生就业面向工程建设的各个环节,毕业后多就职于房屋结构、公路与城市交通、铁路工程、桥梁工程和地下隧道工程等领域的设计、检测、施工、管理、咨询、监理、研究、教育、投资和开发等部门或单位。经过规定的工作实践年限,土木工程专业毕业生可以报考并获取不同等级的相关注册职业认证资格。
竞赛获奖:土木工程专业历来重视学生创新能力与实践技能的培养,秉承“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以赛促建”的长效机制,把竞赛创新教育融入素质教育各环节、人才培养全过程。专业老师鼓励并指导学生参加国内各项权威土木工程学科竞赛,学生团队凭借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出色的团队协作,在“全国周培源大学生力学竞赛”、“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全国大学生混凝土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信息技术大赛”、“BIM技术大赛”、“全国大学生先进成图技术与产品信息建模创新大赛”、“全国高校土木工程创新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仿真大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以及“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等竞赛中屡创佳绩。、
通过参加学科竞赛,使学生在实战中锻炼自我,提升专业素养,锤炼出前瞻性的思维能力和卓越的工程实践能力,为未来职业生涯铺就坚实基石。
教学科研:土木工程专业教师积极参加教研和科研项目,获得“灾害防御科学技术奖”、“华夏建设科学技术奖”等省部级奖励。获批3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 “基于YJK平台的民办高校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实践基地建设项目”,“新工科背景下智慧建筑课程项目式教学实践探究”,“基于YJK的实践基地建设与人才培养研究”。教育部供需对接就业育人项目1项“百川伟业智能建造实验班”。经专家委员会审核,我院已被遴选为“智能建造产业导师联合培养试点院校”。土木工程专业紧扣“党建为基-德育为本-创新为实”的育人主线,落实“三全育人”和“五育并举”。通过党建思政和实践创新,实现了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得到用人单位高度认可。本专业教师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参与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1项,天津市教育委员会科技项目4项,已授权发明专利13项,被SCI一区顶刊收录的论文4篇(影响因子IF=7.693),出版专著2部。2023年度获河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024年两人被选派为天津市企业科技特派员。2024年由团队带头人李亮院长主持的“既有建筑工业厂房诊治与数字化研究”项目的研究成果被天津市科学技术评价中心鉴定为“国内先进”。2025年获中国灾害防御协会科技进步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