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排水科学与工程
四年,工学学士
基本情况: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是我国实施“生态文明建设”国家战略,实现“青山常在、绿水常在和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宏伟目标的重要支撑之一。随着海绵城市建设、智慧城市建设、污水治理等诸多水行业热点问题的出现,给排水专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天津仁爱学院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经教育部批准于2013年首次招生,依托天津大学师资,立足开放式办学、多样化培养的特色,秉承“实事求是、果毅力行”的校训,培养尊重自然规律和适应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具备可持续发展理念,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备扎实的人文科学、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基础知识,系统掌握城镇给排水、建筑给排水、工业给排水、水污染控制等方面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接受专业技能、工程设计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具备给排水科学与工程领域的研究、技术开发、设计、施工、管理等方面的综合专业技能,能运用所学知识从事给水排水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管理、教育和研究开发等方面的工作,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家国情怀、国际视野、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的高素质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2016年10月本专业通过天津市高校本科新专业评估审核,获得本科毕业生工学学士学位授予权,并于2017年7月为首届毕业生颁发学位证书。2021年,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获批天津仁爱学院校级一流专业。
核心与特色课程:本专业核心课程包含水力学、水分析化学、水处理生物学、工程测量、土建工程基础等专业基础课,水质工程学、水泵与水泵站、给水排水管网系统、建筑给水排水工程、水工程经济、给水排水工程施工等专业核心课程以及智慧水务概论、虚拟现实与管网技术、水工艺运行与设备维护、农村水处理技术、海绵城市与雨洪控制、BIM高级应用实践等专业特色选修课程。另外在专业课程学习过程中,还将进行认识实习、测量实习、生产实习、课程设计、水处理实验等实践活动。
实践教学平台:依托学校的大力支持,经过多年的发展与完善,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现拥有工程测量学实验室、水力学实验室、水处理实验室、微生物实验室、水分析化学实验室,仪器设备齐全,有专职实验人员负责,能完全满足本科生实验教学和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需要。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于2024年又新建了水处理实训实验室,引进了具有专业特色的并与虚拟仿真相结合的管网实训装置和给排水设备模型,市政给水管网实训装置通过智能化控制系统,真实还原城市供水管网系统架构专业,设备模型可以展示剖切开的阀门、管件、处理构筑物以及学生在实习过程中打印出的3D模型,用于学生相关理论课程的辅助讲解以及课程设计、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的学习。2025年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与天津大学智慧水务课题组达成合作意向共同建设水质提升中心实验平台,该平台集产、学、研协同创新于一体,通过天津大学和天津仁爱学院的共建共享机制,赋能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实验室的不断完善为促进给排水专业人才应用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全面提升工作保驾护航。
校企合作: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目前与十余家企业签订校企合作协议,进行实践教学工作,分别是天津市管道集团有限公司、天津市创业环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天津泰达数智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天津泰达数字科技有限公司、天津天大华森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天津市建筑设计院绿色建筑机电技术研发中心、天津市联鉴建筑质量鉴定检测有限公司、天津市华鸿阳光检测咨询有限公司、天津东盛源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天津中瑞利安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中达(天津)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沧州市精通工程检测有限公司、河北科环环境工程有限公司、美泰克斯膜技术江苏有限公司 ,其中天津企业11家,外地企业3家,校企合作单位每年提供实习岗位100个,实习实践不少于3个月。实习内容涵盖市政给排水施工、给排水工程设计,工艺设备制造,工程设备安装、运行调试及运营,绿色建筑节水设计、建筑鉴定、市政工程检测、市政设施管理、膜生产与制备等多个方面,校企合作单位提供校外实习实践指导教师共计30余人,为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就业深造:近三年(2022-2024)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平均就业率为93%,毕业生的就业领域广阔,可在规划部门、设计部门、环境保护部门、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工矿企业和政府部门等从事给水排水工程规划、设计、管理、科研和教学等方面的工作。给排水专业的优秀毕业生可进入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有限公司、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等大型设计研究院,中建六局、天津住宅集团建设工程总承包有限公司、北京住总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福建省水利水电工程局有限公司等大型施工企业等。本专业培养的毕业生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较强的创新能力和良好的职业素养,得到了用人单位的广泛好评。
近三年(2022-2024)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考研、出国比例稳步提升,平均比例12.4%,2022年达到15.5%,国内深造高校包括河海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太原理工大学、河北工业大学、内蒙古大学、湘潭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合肥工业大学、上海理工大学、广州大学、大连海事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浙江工业大学、山东建筑大学、宁波大学、天津城建大学、安徽工业大学、辽宁工程大学、浙江理工大学和广东工业大学等国内高水平大学。国外深造高校包括澳洲昆士兰大学、悉尼大学;英国埃克塞特大学、英国纽卡斯尔大学、贝尔法斯特女王大学、南安普顿大学;韩国汉阳大学;米兰理工大学等。
竞赛获奖:根据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特点、学生特点,积极鼓励、科学引导学生参加专业竞赛和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包括:“全国大学生环境实践创新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先进成图技术与产品信息建模创新大赛”、“天津市大学生环境学科创新与实践能力邀请赛”、“深水杯”全国大学生给排水科技创新大赛、全国大学生市政环境类创新实践能力大赛、全国高等院校学生斯维尔杯BIM-CIM创新大赛、“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大学生挑战杯等。取得了多项国家级、市级奖项,师生共同申请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共计18项,并公开发表多篇学术论文,其中7篇(含SCI/CSCD核心期刊)论文有学生参与。2024年,本专业学生在第六届全国大学生市政环境AI+创新实践能力大赛中荣获全国团体一等奖,晋级总决赛的18所高校中13所为双一流或985高校,我校是本次赛事唯一一所获此殊荣的民办院校。
教学科研: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教师始终以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己任,重视对每个学生的全面素质和良好个性的培养,与每一个学生建立平等、和谐、融洽、相互尊重的关系,关心每一个学生,努力挖掘每一个学生潜在的优秀品质。从思想教育上引导学生坚守理想、担当使命,将满腔热血化为学习的动力,提升学生学习专业课程的兴趣与主动性。完成校级课程思政教改项目一项,建设校级思政示范课《给排水科学与工程概论》《水质工程学(1)》《水泵与水泵站》3门,并多次在教学创新大赛、故事思政微课大赛等教学竞赛活动中获奖。
专业教师积极将最新的教学理念、手段融入教学过程,并在课堂上实践,近3年获批(完成)天津市一流本科建设课程1门、天津市教育委员会教改项目1项,教育部给排水专业教指导委教改项目1项、校级教改项目3项,教改项目内容涉及新工科、课程思政、实践课程等高等教育的重点发展方向。
专业教师积极参加科研项目,近5年科研经费超过300万,并将最新的专业技术融入课程和教学过程,新开设《BIM应用技术》等交叉融合型课程;结合给排水行业发展及教师主持的科研项目开设应用型课程《水处理创新性课程设计》,把最新的学科知识和行业、企业最新的工艺和管理技术补充到教学内容之中,帮助学生形成复杂工程的系统视野和跨学科知识结构,养成前瞻交叉思维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