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校内新闻 > 正文

青春向西,志在远方——法学院联合建筑工程学院召开西部计划宣讲会

作者:法学院   来源:      发布日期:2025-03-24   浏览:

“人生最浪漫的事,莫过于祖国需要时,我们正青春!”

春风裹挟着远方的呼唤,吹进三月的校园。回应习近平总书记对广大青年的寄语,3月21日,天津仁爱学院法学院与建筑工程学院通过线上会议的方式召开了一场西部计划宣讲会,邀请两位投身西部的优秀毕业校友,用亲身经历为同学们描绘了一幅关于理想、成长与担当的青春画卷。

(一)于边疆驻守新媒体宣传阵地——建筑工程学院优秀校友 王涛涛

王涛涛在新疆塔城地区团委担任宣传和党建工作,负责团委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微博、抖音等新媒体平台的建设与运营,他用短视频记录青年志愿者的支教故事,用H5互动展示民族团结活动,将共青团的日常转化为生动有趣、富有感染力的新媒体内容,提高宣传的吸引力和实效性。当同学们问是否辛苦?他回答:“辛苦!但是当你看到自己写的推文让更多人关注到边疆教育,自己拍摄的活动视频让青年朋友们热血沸腾时,那种成就感是无可替代的。”


王涛涛还详细讲述了备考内容及建议,为学弟学妹们介绍了新疆的壮美风景,展现了他的工作日常、宿舍环境、下乡调查经历等等,让同学们对西部生活有了更加直观的了解。他鼓励同学们,西部计划的工作并不像大家想象的那样困难,单位会根据个人的专长进行合理分配,并提供充分的学习支持。

(二)在河西走廊算好‘民生账本’——法学院优秀校友 孙伊果

法学专业出身的孙伊果,如今在甘肃省张掖市民乐县从事财务工作,这一勇敢的跨行尝试,彰显着她对西部的深情。她分享道,工作虽与所学不同,但法律人的细致严谨与逻辑思维也为财务的数据分析、预算规划等工作需求打下了坚实基础。在基层的财务工作中,她对乡村振兴有了更深的理解:“每一笔扶贫资金的落实、每一个项目的审计,都直接关系着老百姓的生活。这种‘沾泥土、带露珠’的经历,是坐在办公室里永远学不到的。”

孙伊果特别提醒学弟学妹:西部计划不是诗与远方的一时冲动,大家在报考时需要提前做好心理建设——要适应多岗位锻炼、适应多元文化环境、适应艰苦生活条件。要耐得住寂寞,更要守得住初心。

在宣讲会结尾,法学院辅导员郭宇老师也重点解读了西部计划与职业发展的深层关联:西部计划是青年了解国情的窗口,是锤炼本领的熔炉,是了解中国最真实的课堂。这些基层群众工作、事件应急处理上的宝贵经验与能力,在任何岗位上都是核心竞争力。郭老师鼓励同学们勇敢迈出第一步,积极报名西部计划,在西部的广阔天地中,施展自己的才华,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塔城的雄鹰掠过雪山,张掖的丹霞浸染天际,两位志愿者用亲身经历证明,西部的广阔天地,能容纳最炽热的理想,也能锻造最坚韧的灵魂。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同人民一起奋斗,青春才能亮丽;同人民一起前进,青春才能昂扬。”专业能力与祖国需要共振,个人成长与时代发展同频,仁爱学子生逢盛世,重任在身,于人生定向之时,当立鸿鹄之志,把青春播撒在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