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语和
于语和,南开大学教授,法学博士后,博士生导师。天津仁爱学院法学院主任。中国法律史学会常务理事,天津法学会法理分会副会长,天津法学会法律史分会副会长。长期从事法史学、法理学和民间法教学研究工作。近年来出版各类著作30种,发表学术论文175篇,主持国家社科项目2项、省部级项目7项。曾获国家杰出青年法学家提名奖,被评为全国四五普法先进个人。
乔沙
乔沙,天津仁爱学院法学院副院长,副教授,法学硕士,研究方向刑法学。天津市青年普法讲师团成员,天津市西青区政府法治智库专家。
曾在《甘肃政法学院学报》等重要刊物发表文章7篇,主持天津市组织部人才工作重点调研课题,天津市司法行政系统重点理论研究课题,天津市社科联重点调研课题等课题10余项,参与最高人民检察院部级重点调研课题,最高人民检察院部级重点调研课题,天津市教委科研计划项目,天津市教委重点调研课题,天津法学会重点调研课题等课题10余项。
多次带领学生参加获天津市学宪法讲宪法演讲比赛,获指导教师亚军、指导教师一等奖等荣誉称号。带领学生参加大学生创业项目,项目获批国家级。
赵俊勇
赵俊勇,祖籍河北沧州。天津仁爱学院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天津仁爱学院法学院教师。天津市作家协会会员。哲学博士,副教授。
研究方向为中国哲学和法哲学。主讲课程为《西方法律思想史》《中国法律史》和《中国传统家训》。
出版有《了凡四训学记》《“教演天台行归净土”思想研究》《天台学与净土思想》专著三部,编著图书三部,发表学术论文多篇。
孙云霞
孙云霞,女,副教授,主讲课程:课程经济法、国际经济法、国际私法。
学历和工作经历:2000.9-2004.7天津大学法学专业,取得学士学位,2004.9-2007.4天津大学经济法专业,取得硕士学位,2007.7至今天津大学仁爱学院法学院教师。社会兼职:天津华盛理律师事务所兼职律师,天津市法学会商法分会理事。
主要成果:主持2017年度天津司法行政系统重点调研课题:"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市涉外法律服务的探索与思考;参与2013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青年基金项目:非典型劳动关系的法律规制——灵活用工背景下的劳动者权益保护、2015年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网络谣言依法综合治理研究”、2017年天津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智库课题:"严明党的纪律,坚守意识形态阵地"、2018年国家社科基金年度一般项目"民法典中性别平等机制的建构研究"、2018年天津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重点委托项目"一体化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有效机制研究"、2018年天津市哲学社科规划重点项目"完善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法律制度的对策研究"等科研项目。主编教材一部《经济法基础与案例分析》,发表论文10余篇。
曹月明
曹月明,天津仁爱学院法学院讲师。毕业于南开大学民商法专业,博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为知识产权法、合同法、环境法方向,律师、专利代理师,具有丰富的法律诉讼经验。参加南开大学重点学科骨干人才资助项目:知识产权侵权损害赔偿救济制度研究等课题,发表《论房地产行业专利侵权诉讼中等同原则的适用——对(2010)沪高民三(知)终字第83号案件的回溯》、《论停止侵害民事责任的适用变迁——以楼盘商标侵权案为背景》等学术论文。
刘海峰
刘海峰,天津仁爱学院法学院教师,讲师,毕业于南开大学法学院,兼职律师,2010年就职与仁爱学院法学系,目前担任课程:《物权法》《房地产法》《海商法》《法律职业伦理》课程。任职期间发表论文15篇,主持参加省部级、校级项目8余项。
毛妍彬
毛妍彬,天津仁爱学院法学院教师,讲师,硕士毕业于南开大学法学院,兼职律师,2011年就职于天津仁爱学院法学院,目前担任课程:《民事诉讼法》《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课程。任职期间发表论文3篇,主持参加市级、校级项目7余项。
李金磊
李金磊,女,汉族,法学硕士,毕业于天津大学文法学院法学系,现任天津仁爱学院法学院教师,讲师,授课内容民法学,婚姻家庭法。
刘涛
刘涛,天津仁爱学院法学院讲师
研究领域:民法财产法
教育背景:中国政法大学 国际经济法 本科
京都大学 法学研究科 硕士 博士
主要研究成果:
论文:《中国合同法解除制度的比较法研究(上 中 下)》
《法学论丛》(京都大学)168卷第一号 第三号 第四号
译文:《基本权利的保护与私法的作用》山本敬三 著 交大法学 第一卷第一期
译著:《家事事件程序法》合译 法律出版社2021年
费蓬煜
费蓬煜,女,汉族,河北唐山人,法学博士。主要从事宪法学和刑事诉讼法学的教学及研究工作。主讲课程为《宪法》《刑事诉讼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