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明确微专业培养目标、解读课程体系,助力学生把握涉外法治人才发展机遇,近日,法学院中日法律比较微专业说明会隆重举行。法学院院长于语和、党总支书记杨金佩、微专业负责教师刘涛、微专业班主任王若馨出席会议,全体微专业班级学生参会。

会上,于语和院长首先从政策背景与现实需求出发,强调微专业开设的重要性。他指出,2023年2月中央和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强新时代法学教育和法学研究的意见》,首次针对高校专业发布专项文件,明确要求集中力量培养涉外法治人才;同年4月教育部等五部门文件亦提出,涉外法治人才与专业外语人才是推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结合天津作为对外开放窗口的区位优势,于院长表示,中日法律比较微专业既贴合国家战略需求,又能为学生成长与职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关于微专业建设保障,于院长介绍,学校今年特批8个微专业,中日法律比较微专业是核心组成部分之一。法学院整合优质资源,组建了高水平师资团队,其中包括拥有丰富中日民商法比较教学经验的骨干教师、深耕中日法律研究的资深教授以及多年从事语言教学的专业教师。

于院长特别强调,微专业注重实践性与文化融合,学院将依托模拟法庭、校企合作的律师事务所及天津海事法院,为学生提供更多更优质的涉外法律实践机会。他寄语全体学生,作为微专业第一期学员,要做好榜样,学好语言与法律知识,为未来择业与发展拓宽空间。
随后,微专业负责教师刘涛详细解读课程设置与师资配置情况。刘老师提到,学院充分考虑到不同专业和学习基础学生的接受程度,课程设置将从基础理论逐步过渡到实践应用。刘老师鼓励学生放下顾虑,积极参与课堂互动,享受探索新知识的过程。


此次说明会的召开,系统梳理了中日法律比较微专业的培养方向、课程体系与资源优势,为学生后续学习奠定了良好基础。未来,法学院将持续推进微专业建设,为国家培育更多兼具法律素养与国际视野的涉外法治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