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推进“实践课程”与“课程思政”的有机结合,构建“大思政”育人格局,2023年8月30日-9月2日,建筑学院2022级150余名学生在美术专业课老师顾素文、宋睿琦、叶武、李汉琳和辅导员陈阳等老师的带领下走进清西陵,进行为期四天的美术实践课程,深化美育实践教育。此次实践课充分利用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充分挖掘和运用蕴含其中的古建筑审美特质,是学生们艺术学习和技巧提高的有效途径,也是搭建美育实践平台、创新美育实践机制的进一步探索,把美育融入实践全过程,在美育中实现专业性教育,创建美育实践新格局。

一座清西陵,半部清王史。 清西陵是清代自雍正时起四位皇帝的陵寝之地,是现存规模宏大,保存最完整,陵寝建筑类型最齐全的古代皇室陵墓群。它依据清官式作法,在严格遵守森严等级制度的同时,又不拘泥于典制,具有很强的创造性。清西陵众多建筑有彩画与雕刻,宫殿多施旋子彩画,庙宇牌坊多施和玺彩画,行宫、住宅多施苏式彩画,雕刻以龙凤最多。整个建筑群反映出清代建筑艺术的高超水平和民族风格。


同学们置身其中,感受清代建筑艺术的魅力。通过老师们的细致指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理解和表达主题,激发出独特的艺术创意;同时也讲解了大量不同时代的古建筑细节和装饰知识,希望在充斥着现代元素的环境中,学生能对中国古建筑的美有所了解,且能够获得更丰富的研学体验和艺术成长,从而更好地理解和表达清西陵的美与历史价值。同学们通过画笔绘出碧绿的树林掩盖过去的沧桑,黄色琉璃瓦盖映射下的光芒照在充满希望的道路上。清西陵唤醒同学们对古建筑的感知力,这绝不是在教室里画一幅画能代替的感受。

短短四天,同学们积极思考、善于学习,无论从形象思维能力、艺术感知力、表现力及鉴赏力的提升上,还是对于速写效果的增强上,每位同学都得到了或多或少的提升。学生们积极交流学习,并对古建筑文化进行了深入地学习与调研,深刻感受了中华文明之美,礼敬中华传统文化。


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央美术学院8位老教授的回信中强调,做好美育工作,要坚持立德树人,扎根时代生活,遵循美育特点,弘扬中华美育精神,让祖国青年一代身心都健康成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培育中华美育精神的沃土,清西陵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参观与绘画,学生们对清朝的皇家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在回望历史与欣赏建筑的同时,进一步了解中华文化,提高审美能力,增强文化自信和自豪感。作为青年大学生,要明确自身的责任和使命,时刻关注国家命运,更要有青年人振兴民族大业的赤胆与忠心。建筑学院以实践为途径,以美育为抓手,在美育实践的道路上,努力构建美育实践体系,凝聚师生共识,营造建筑学院师生共同促进美育发展的良好氛围。
研学感悟
感悟大国工匠,守护文化传承。清西陵所展示的建筑、文物和装饰无不彰显皇家的尊贵和辉煌,让我对过去的历史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敬意。我感叹于清西陵所展示的陵墓、神道、宫殿等建筑风格的独特,也让我进一步思考如何将这些学到的知识和感悟应用到自己的绘画作品中,如何在传承与发扬建筑文化的道路上贡献自己的力量。——建筑学二班姚子健
通过清西陵写生研学活动,我不仅丰富了艺术创作的经验,同时也增长了对历史和文化的认识和理解。这次研学经历激发了我对艺术和文化的热爱,并深化了我对文化遗产保护的认识。我希望通过我的作品,能够将清西陵的美丽和文化价值传递给更多的人,并为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的责任尽一份力量。——环境设计三班张森
附:学生作品欣赏

——环境设计一班左佳玮

——环境设计一班郭赛涵

——环境设计三班王灿

——环境设计三班吉丽雅

——环境设计三班金闯

——建筑学一班王鑫瑞

——建筑学一班肖昱丹

——建筑学一班谭欣怡

——建筑学二班姚子健

——环境设计一班袁婧

——环境设计一班李颢玥

——环境设计一班赵佳琪

——环境设计二班张瀾卉

——环境设计三班杨曼

——环境设计三班杜怡柯

——环境设计三班舒筱悦

——环境设计三班苗霁霖

——建筑学二班夏锦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