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首页 > 学生工作 > 建筑青年 > 正文

筑梦青春路 奋进新征程丨建筑学院2024级新生开学第一课

2024-09-04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大学是立德树人、培养人才的地方,是青年人学习知识、增长才干、放飞梦想的地方。为了帮助和引导新生扣好大学的第一粒扣子,迈好人生的新台阶,树立人生新目标,开启人生新征程。2024年9月3日,建筑学院邀请赵俊勇老师为新生讲了一节别开生面的开学第一课。赵俊勇,哲学博士、副教授,天津仁爱学院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法学院教师、天津市作家协会会员、天津市国学研究会会员,研究方向为中国哲学和法哲学。出版有《了凡四训学记》《天台学与净土思想》《“教演天台行归净土”思想研究》专著三部,编著图书三部,发表学术论文多篇。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大人之学的法门,在于彰显光明正大的品性,在于不断向新向好,在于以美善目标为终身追求。

关于大学:今之大学主要是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文化传承创新、国际交流合作的地方。而关于《大学》:则是“四书”的破题之书,是摆在第一位来读的书,它规划出了我们的人生路线,既有宏观的指导,又有微观的细节操作指导,是论述儒家修身治国平天下思想的散文。

赵俊勇老师从三钢、八目、六证、一念,清晰的指出了大学的职能与《大学》之道,阐明了教育的目的与实现的步骤,更是明确的提出了同学的修身改命之路。让同学们更加清晰的了解了大学在人生道路中的影响,以及更加坚定了自己对大学生活的定位。

              


明大德,擦亮青春底色,践行明德修身的“大学”之道。德者,才之帅也。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新时代青年只有明大德,才能擦亮青春底色。

“务要日日知非,日日改过;一日不知非,即一日安于自是;一日无过可改,即一日无步可进。”当代大学生身处知识爆炸、价值观多元的时代,他们对知非改过的理解,更多地体现在对内心信念的坚守与自我成长的追求。在赵俊勇老师的讲解下同学们深知,知非改过是一种责任和担当。在现实生活中,敢于正视自己的不足,勇于改正错误,不断提升自己的道德品质和综合素质,敢于担当,使他们更加成熟、稳重。

赵俊勇老师深入浅出、幽默风俗的讲解,极大地刷新了同学们对道的理解、对大学的认识,对传统文化的敬畏,深深地唤醒了同学们的求知欲和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对自我的探索,受到了同学们的广泛好评。课堂上,同学们反应热烈,积极回应,抬头率百分百。

最后,赵俊勇老师提到改命之要诀在于一念,心念决定了一个人的言行。人心善变,好的心念能够让学生在大学风生水起,因而从心念出发,命自我立,福自己求。


夫志当存高远。赵俊勇老师从“心”出发,展开探讨,使大家认识到内心平静与社会和谐息息相关,以“念”为基,以“志”为准,为大家介绍了信念的重要作用。立志需要坚定的信念支撑,当代大学生应坚定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信仰,以此为指导自己的行为和选择。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保持信念不摇,坚持自己的目标和理想,思考如何在自己的专业领域为国家的科技进步、社会发展和文化繁荣做出贡献。


此次课程,不仅丰富了同学们对传统文化的认识,还从心与念的角度使同学们深入了解了修身改命之要。同学们收获颇丰,纷纷写下了自己的心得。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赵俊勇老师对于《大学》之道的讲解,让我对这篇高中就学过的古文有了更深一层的了解,“道”无形,暖则生,寒则死,赵俊勇老师将近两小时的讲解中,化繁为简,妙趣横生,其中最后的结语“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让我对自己未来的规划有了清晰的目标,在未来的大学生活中,我会谨记这节“开学第一课”充实自己,发挥自己的价值,让大学生活更有意义。

2024级环境设计刘笑琪

首先赵老师的授课给我的直观感受是他文学知识底蕴堪称浩如烟海,言语平易亲和,能给人带来一种心灵上的震撼让人愿意(顶着蚊子咬)去倾听去向他学习。

然后他讲内容从古文学古文化中提出了很多东西,比如西游记的这种解读角度我就从未听过,但一听就能有种振聋发聩的感受,对修心之路有如灯塔。(本来我也有一些零散的为人原则,听赵老师讲课之后得到了升华和整理)。

最后,赵老师这种内容丰富隽永的课程以后我也希望能旁听,望指点(赵老师他真的好刚啊,硬顶着病独立了一个多小时一声不吭,还是希望他能如其所言多尽修身之事先养好身体,尽早好起来)

2024级建筑学王泓轶

十分有幸可以听到赵老师的讲座,上了大学的宝贵的第一课。这次讲座赵老师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与同学们互动,循循善诱。通过这次讲座,使我了解到诸多我原本不了解的知识,诸如对于“一瞬间”“一刹那”有了更加明晰的了解。不仅如此,还拓宽了我的知识面,无论是专业角度的层层刨析,还是旁展的交流分享,都能让我们接触到新的知识与观点,助于之后的学习,使我分析问题可以更加敏捷。

2024级环境设计郎邺

参加这场讲座,我深受启发。讲座深入浅出地解读了古典智慧,让我领略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我体会到,“大学之道”不仅在于曾经理解的求知,更在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宏伟蓝图。而“道”作为宇宙万物运行的法则,一个客观存在的规则,指引我们顺应自然、和谐共生。最让我触动的是对“心”的探讨,认识到内心平静与社会和谐息息相关。这次学习让我深刻感受到传统文化的智慧与力量,激励我在未来道路上不断追求真理、完善自我。我相信,将这些理念融入日常生活,定能助我成长也为社会贡献正能量。

2024级环境设计靳文源

作为大学以来第一次讲座,这次的讲座,让我对迷茫的大学生活有了目标和前行的动力,这次的讲座对我来说意义非凡,听了这次讲座就好比在海上航行的船又了信号灯,为航行的船指引方向,为我的大学生活甚至以后的生活有了人生感悟,使自己不再迷茫,朝着自己的目标去奋斗,去拼搏。每天进步一点点,每天反思自己的不足,使自己能够更加优秀,同时也对赵老师的文化底蕴,敬佩之情溢于言表,希望有机会在听赵老师的讲座,对赵老师真的非常敬佩,非常羡慕。

2024级建筑学石子恒

听了今天的课堂我收获颇丰,不仅拓宽了我的知识还让我对一些问题有了新的思考和想法。

赵老师的课堂十分的生动有趣且有深刻的道理和重要的意义,赵老师以“大学和《大学》”为引,带我们逐步深入到厚重的知识中去,但赵老师用自己的经验和能力将原本的内容讲的生动充满乐趣,让人情不自禁的跟着他的节奏,记住那些知识。老师在课堂上讲了许多重要有意义的知识,但我印象最深刻的知识就是关于“日日思非”,“如果没有想到今天的过错那今天就没有进步”,听了赵老师的话后会开始反思自己今天的问题,就像老师说的那样反思过那今天就是有进步的。

赵老师的课堂有太多的内容没办法一一作说明,但这绝对会是我最重要的一堂课,他让我领悟到了课堂的乐趣。总的来说,这对我而言是一次宝贵的学习经历激发了对学习和知识的热情,而在以后也会将这些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丰富对我自己的成长。

2024级建筑学曾帅



地址:天津市团泊新城博学苑  邮编:301636  电话:022-68579990   版权所有 天津仁爱学院建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