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首页 > 学生工作 > 建筑青年 > 正文

文脉传承·志愿同行--建筑学院学子启航新学期“开学第一课”

2025-02-23


新学期伊始,建筑学院参与天津戏剧博物馆文庙博物馆管理办公室(以下简称“天津戏博文庙管理办”)开展的别开生面的“开学第一课”。天津戏博文庙管理办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基地以及大中小学一体化实践育人基地,以开学季为教育契机,充分利用天津戏剧博物馆、文庙博物馆、鼓楼博物馆三个场馆独有的文化资源,于2月22、23日,面向全市大中小学生群体开展“启航新学期”周末公益讲解活动,建筑学院10名同学代表于23日下午参与此次活动的志愿服务与实地学习,感受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增强文化自信与社会责任感。

走进天津文庙:感悟儒家文化的传承

天津文庙是祭祀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的庙宇,也是天津最早的学宫所在。在全国众多的地方文庙中,天津文庙独树一帜,府庙、县庙仅一墙之隔,堪称“中华双学第一庙”。在公益讲解员的带领下,同学们作为活动志愿者,详细了解文庙的历史沿革、建筑布局以及儒家文化的内涵。通过此次活动,同学们不仅巩固了自身的文化知识,更深刻理解了儒家文化在当代社会的价值与意义。

2023级环境设计专业 权芮杨

在文庙做志愿者,不仅是服务他人,更是一场自我教育的过程。通过准备讲解材料,我深入学习了孔子的生平与思想,那些如“已所不欲,勿施于人”、“三人行,必有我师”的名言,早已烂熟于心,更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我的行为与价值观。

探访鼓楼:聆听历史的回响

天津鼓楼是天津卫三宗宝之首,见证了天津的历史变迁,它位于天津老城厢中心,宏伟典雅,青砖墙面,白玉栏杆,飞檐斗拱,碧瓦丹楹,雕梁画栋,天津鼓楼博物馆便在其内。同学们作为活动志愿者,维持现场秩序,并听取讲解员的讲解,深入了解了鼓楼的历史背景、建筑特色及其在天津城市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同学们不仅学习到了丰富的历史文化知识,更感受到了历史建筑所蕴含的独特魅力。

2023级建筑学专业 刘艺灵:

    最让我难忘的是体验敲钟的环节。敲钟是天津鼓楼的传统仪式,每一次敲钟都让我感受到历史的厚重感。钟声回荡在鼓楼内外,仿佛带我穿越到了古代的天津,感受到那个时代的繁华与庄重。通过敲钟,我不仅了解了这一传统文化,还深刻体会到文化传承的重要性。

这次志愿服务让我意识到,作为志愿者,我不仅是秩序的维护者,更是文化的传播者。通过我的服务,游客们能够更好地感受天津鼓楼的历史与文化,而我也在这个过程中收获了成长与满足。

2023级建筑学专业 陈冠男:

作为一名天津鼓楼博物馆的志愿者,我的主要任务是协助工作人员检票和维持馆内秩序。这次志愿服务不仅让我感受到服务他人的意义,还让我深刻体会到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融合。

在志愿服务中,我还注意到,许多年轻游客对传统文化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他们不仅认真聆听讲解,还会主动提问和分享自己的感受。这让我感到欣慰,因为文化的传承需要年轻一代的参与。通过我的服务,游客们能够更好地感受天津鼓楼的历史与文化,而我也在这个过程中收获了成长与满足。

2023级建筑学专业 霍仕瑜:

这次我有幸来到这里,通过专业讲解员的细致讲解,深刻感受到了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新生命力。讲解员提到,虽然这种传统功能在现代已被科技取代,但鼓楼的文化意义通过博物馆的形式得以延续。如今的鼓楼不仅是一座历史建筑,更是一个文化符号,连接着过去与现在。博物馆通过现代化的展览手段,如多媒体技术还原古代场景,让游客仿佛置身于历史之中。这种传统与现代的结合,既保留了历史的内涵,又让文化更加鲜活。

走进广东会馆:感受多元文化的交融

广东会馆是天津近代建筑的代表之一,融合了岭南与北方建筑风格。会馆内的戏楼是其最大亮点,采用木质结构,雕梁画栋,声学设计巧妙,被誉为“中国古典戏楼的典范”。同学们在此次活动中积极参与志愿服务的同时,不仅领略了中西合璧的建筑艺术,也深刻体会到了多元文化交融的魅力。

2022级建筑学专业 王雨欣:

最难忘的是站在百年戏台下讲解历史,当提到1923年孙中山先生在此高呼“革命尚未成功”,穿堂风掠过藻井,檐角铜铃轻晃,仿佛时空被撕开一道缝隙。那一刻,戏台朱漆剥落的立柱、地砖磨损的花纹,突然都有了新的注解一一它们不仅是建筑构件,更是民族觉醒的见证者。那些未随木屑飘散的呐喊,原来早已渗入砖石,化作支撑文化脊梁的钢骨。

2023级环境设计专业 潘雨青:

在这里,我感受到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创造力,也坚定了我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决心。我相信,只要我们共同努力,传统文化一定会在现代社会中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彩。

此次活动是“开学第一课”的创新实践,不仅是一次文化之旅,更是一次思政教育的生动实践。通过志愿服务,同学们在实践中增长了历史文化知识,增强了社会责任感。同时,活动也体现了“大中小学思政一体化”的理念,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政教育,帮助学生在实践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建筑学院将继续以文化为根,以实践为径,培养更多有担当、有情怀的建筑人才,为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贡献力量。未来,学院还将继续开展更多类似的活动,引导学生深入学习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地址:天津市团泊新城博学苑  邮编:301636  电话:022-68579990   版权所有 天津仁爱学院建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