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与化工学院要求教师不断提高政治站位,把师德师风作为评价教师素质的首要标准,引培结合,建立了一支高素质,学历、职称、年龄结构合理的教学科研团队。目前自有专任教师23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10人,副高级及以上职称占比52%;全部教师具有硕士以上学历,其中具有博士学位教师17人,占比74%,在职攻读博士学位6人;具有海外学习经历2人;具有博士后研究经历4人;“双师”型教师9人;另有辅导员、教务员和实验员13人,全部具有硕士学位。2021年化工系党总支获天津市教育系统优秀基层党组织称号,2019年化工系党总支获批全国党建工作“标杆院系”,2019年化工系党总支获批天津市党建“领航工程”建设计划“标杆院系”,2018年工艺教师党支部获批首批全国党建工作“样板党支部”,先后两位教师获天津市“师德先进个人”。
汪宝和,男,教授,博士生导师,能源与化工学院院长
现任美国化学工程师协会(AICHE)会员,中国化工学会(CIESC)精细化工专业委员会委员,教育部绿色合成及转化重点实验室重要成员之一。长期从事绿色有机合成、精细化学品开发、聚合催化及反应分离集成与过程强化等方向的研究工作,先后承担了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一项国家863子项目和一项省部级项目;与中石化、中石油等企业合作的横向项目50余项。在化工权威期刊绿色化学,AIChE Journal、IECR等发表43余篇高水平论文;获得国家19项授权专利,且多项专利技术已经应用到工业化装置中。曾获省部级科技奖两项,专利优秀奖一项。
蔡志利 ,男,讲师,能源与化工学院党总支书记
中共党员,天津师范大学法律硕士,曾任天津仁爱学院智算工程学院党总支书记,长期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主持教育部供需对接就业育人项目1项、参与天津市首批“一校一品”思想政治理论选修课品牌项目等,指导“大学生创新训练”国家级项目1项、天津市级2项,指导第十二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项目荣获铜奖。
张静,女,教授,能源与化工学院副院长,化学化工实验中心主任
工学博士,毕业于天津大学。中国化学会会员,石化工业水处理国家工程技术中心专家库成员,天津市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团队成员。作为主要完成人参与完成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1项。主持参与省部级科研项目和教改项目多项,包括教育部产学研协同育人项目、天津市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建设项目等;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发表论文10余篇,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件。指导学生参与各类专业竞赛,获全国性奖项10余项。
李兵兵,男,副教授,能源与化工学院副院长
工学博士,毕业于天津大学。中国化工学会(CIESC)会员,湖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技术中心专家库成员。作为主要参与人,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自然青年基金项目2项;主持天津市教委自然科学项目1项、中国烟草总公司科技项目重大专项子课题1项、企业委托开发项目10余项;主持校级重点教改项目1项;指导国家级“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2项;发表SCI及EI学术论文10余篇,申请发明专利7项。
刘淑雅,女,讲师,能源与化工学院党总支副书记
教育学硕士,毕业于天津师范大学。曾获天津仁爱学院“十佳辅导员标兵”、“优秀辅导员”、“优秀思想政治工作者”、“军训工作优秀教导员”等荣誉。疫情期间,与同事们、学生们齐心协力织牢织密疫情防控防护网,大胆尝试“手拉手”防火墙管理机制,创建文明校园、健康校园、美丽校园。主讲课程3门,发表思政教育相关论文5篇,主持项目2项,参与项目3项,指导学生参加各类比赛10余项,扎实开展宣传工作,完成各类新闻稿件100余篇。聚焦九大职责,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做好青春领路人。
陈莹,女,副教授,科技处副处长、能源与化工学院教师
工学博士,毕业于天津大学。天津市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团队成员,2018年天津市师德先进个人,国家级、天津市级“标杆院系”项目负责人。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子课题1项、天津市教委自然科学项目1项、企业委托开发项目5项,并作为主要完成人参与省部级科研项目和教改项目多项;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发表论文SCI论文10余篇,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件;指导“大学生创新训练”国家级项目2项、天津市级2项。
王玥,女,副教授,能源与化工学院副院长,工艺专业教研室主任
工学博士,毕业于天津大学。天津市化工过程及设备技术研究会理事,天津市课程思政教学名师。主持天津市一流本课建设课程1门、天津市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门、教育部产学研协同育人项目1项、天津市教委自然科学项目1项,主持并作为主要负责人参与企业委托开发项目多项。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发表高水平论文10余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件,指导“大学生创新训练”国家级项目2项、天津市级2项。
郅晓科,男,副教授,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教研室主任
河北工业大学材料学院材料物理与化学博士。研究方向为锂离子电池及其材料,主持或参与完成纵向课题5项,横向课题3项。发表学术论文26篇,其中SCI论文10篇,授权中国发明专利12项。主讲课程:《化工分离过程》、《工程热力学》、《蓄能电池设计原理及制造工艺学》。
郝鹏鹏,女,讲师,化学工程与工艺教研室党支部书记
天津大学理学院无机化学专业博士毕业。2011年8月于化工系任职,现任“教育部全国党建样板支部”——化工系工艺专业教工党支部书记,主讲《无机化学》、《无机化学实验》课程,主要从事金属有机骨架材料、功能材料的研究,指导学生获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1项,市级项目1项。开展多项横向课题研究:包括1,2-戊二醇的合成工艺开发,新型碳化试剂的研发和电渗析关键技术的开发。
李晓燕,女,讲师,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教研室党支部书记
天津大学博士,化学工程专业,主要研究方向为新能源材料,材料催化,探究乙炔氢氯化非均相催化反应中金属催化剂和非金属催化剂的催化性能及催化机理,参与973计划项目《乙炔氢氯化非汞催化剂催化行为研究》,发表SCI论文10篇。主讲课程:《反应工程》和《物理化学》。
石志强,男,副教授
美国阿拉巴马州奥本大学(Auburn University)生物化工博士后,天津大学化工学院应用化学专业博士,天津大学化学工程与工艺和南开大学金融系双学士学位。已发表SCI期刊学术论文7篇,曾获2014年奥本大学学者,2012年天津市师德先进个人,天津大学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二等奖,2011年天津市共青团新长征突击手,2002年天津市国家奖学金等荣誉。
马宏雁,女,副教授
中共党员,南开大学博士,物理化学专业,主要从事异相催化机理领域的研究,发表成果论文5篇,其中SCI一区论文2篇。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子项目《负载型过渡金属催化甲烷干气重整反应积碳行为的第一性原理研究》项目1项,主持天津市教委自然科学项目1项。主讲课程:《物理化学》、《化工热力学》、《物理化学实验》。
任海伦,男,副教授
天津大学化工学院博士。曾在中国石油吉林石化和松山湖材料实验室工作,主要从事小分子合成和分离工程、工艺系统优化等;2020年1月入职天津仁爱学院化工系,主讲《工程热力学》、《压力容器安全管理技术》等课程。主要研究方向:裂解碳五产业链综合利用、碳九产业链综合利用和丙烯产业链综合利用等,目前已发表论文10多篇,授权专利20余项。2017年,入选辽宁省第十一批“百千万人才工程”—“千层次”;2017年,沈阳市和平区第十八届人大代表;2014年,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高级人才”。
崔云,女,副教授
2001年毕业于河北工业大学精细化工专业,于2011年获高级工程师资格,主要从事镁合金材料领域的研究,发表SCI/EI论文10篇,完成“大面积粘接器件的热压工艺研究,2013-2015”和“柱塞气举排水采气系统井口装置安全评价研究,2018-2019”两项课题的结题。目前主要承担《新型分离技术》、《仪器分析》和《仪器分析实验》、《药物分析》和《药物分析实验》的教学任务,以及相关的科研工作。
李真,女,副教授
天津大学化工学院硕士毕业,现博士在读。曾任职于中国寰球工程公司工艺部,2012年入职化工系,共发表教改论文3篇,主持科研项目5项,总经费75万余元,指导学生申请获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1项,市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2项,连续多年指导学生参加化工设计竞赛,获得全国一等奖4项,全国二等奖多项。主讲课程:《化工设计》、《化工过程计算机模拟》。
洪学斌,男,讲师
中共党员,天津大学化工学院化学工艺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污水处理、精细化工品无水绿色合成工艺。发表SCI、EI收录论文10余篇,出版专著2本,主持完成天津市横向课题7项、校级教改课题3项,参与天津市重点教改课题1项。目前主讲《化学工艺学》、《化工仪表及自动化》课程。
赵利花,女,讲师
天津大学博士,发表论文10余篇。主要从事功能材料、金属有机配合物的研究,讲授《大学化学》、《有机化学》、《药物合成反应》等课程。天津仁爱学院青年教师讲课大赛三等奖。多次指导学生参加天津市大学生化学知识竞赛,曾获团体二等奖,多人获个人一、二、三等奖。指导学生参加国家级和天津市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
闫智慧,女,讲师
天津大学药物科学与技术学院应用化学专业博士,研究方向:药物的作用靶点及生物学活性的评价等。主讲课程:《工业制剂学》、《生物化学工程基础》、《工程化学基础》等。2019年承担横向项目1项,指导学生获批天津市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1项。
景元琳,女,讲师
天津大学化工过程机械专业硕士毕业,目前天津大学化工过程机械专业博士在读。主讲课程《过程设备设计1》、《过程装备控制技术及应用》、《化工机械基础》等。研究方向为传热过程强化与装备、太阳能热泵干燥过程与装备。指导完成天津市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一项;主持完成校级重点教改项目一项。近三年在《化工机械》等期刊发表论文3篇。授权发明专利1件。
王晶晶,女,讲师
天津大学化工学院在读博士。主要从事纳米复合材料的合成、功能化及应用研究,近五年发表科研论文5篇,参与横向科研项目4项。指导学生参与“全国大学生过程装备实践与创新大赛”,获得全国奖项6项。主讲课程:《过程流体机械》、《机械设计基础》、《制药设备及车间设计》、《工程管道》。
王立轩,男,讲师
硕士毕业于德国马格德堡大学并获化学过程工程硕士学位。现天津大学化工过程机械博士在读。思乡心切,学成归来,专于教育,报效祖国,现为化工系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方向任课教师,主讲《化工原理》。
王凯伟,男,讲师
硕士毕业于天津科技大学化工过程机械专业,2013年入职天津仁爱学院化工系,主要研究方向:固体废弃物的处理,活性炭的制备研究、VOC的处理研究、热辐射传热及fluent数值模拟研究,主讲课程:《单元操作基础》、《粉体工程》、《生产实习仿真模拟》、《机械设计基础》、《过控专业实验》。先后参与科研课题5项,指导市级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2项。近年来发表学术论文3篇,其中SCI论文1篇,连续五年参与指导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化工设计竞赛,分别获全国一等奖2项,华北赛区特等奖2项,华北赛区一等奖3项。
李娜,女,讲师
天津大学化学工程专业博士毕业。研究方向为流化床换热防垢节能技术,以第一作者身份在SCI二区期刊Powder Technolongy发表论文5篇,已授权国家发明专利4项,实用新型专利5项,参与完成横向课题5项。主讲课程:《化工原理》、《无机与分析化学实验》。
滕琳,女,讲师
理学博士,毕业于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主要从事微生物生物化学、生物医药等相关方向的研究;曾在PNAS、Nature Communications、Biotechnology for Biofuels、Scientific Reports等国际著名期刊上发表多篇SCI论文,授权专利8项。主讲课程:《制药工艺学》《无机化学》。
房玉真,女,副教授
博士毕业于天津大学工业催化专业,曾任职于聊城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硕士生导师,2022年入职天津仁爱学院能源与化工学院。主要研究方向为:钙钛矿复合氧化物用于CO催化加氢制低碳醇研究、异质结光催化剂的构筑及性能研究、基于第一性原理的理论模拟研究,以第一/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16篇。主持天津市教委自然科学项目1项,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聊城大学服务产业引导资金项目1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山东省高等学校优秀青年创新团队支持计划1项,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2项,横向科研项目1项。主讲课程《分析化学》、《化工安全与环保》。
郭红,女,讲师
工学博士,毕业于天津大学化工学院(化学工程专业)。主要研究方向:高导热定形相变储能材料及太阳能光-热-电转换研究;高性能柔性热界面材料及电子器件热管理研究。以第一/通讯作者在Small, Composite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mposites Part A, Materials and Design, Applied Surface Science等国际期刊发表科研论文14篇,其中SCI二区及以上论文9篇;已授权发明专利3项;先后承担和参与纵向/横向科研项目5项,其中承担国家电网科技支撑项目1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参获2020年度(第六届)“天津市环境保护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项。主讲课程:《化工分离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