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仁爱学院物理教学部始建于2006年,下设物理实验中心,主要承担全校大学物理和大学物理实验公共基础课程的教学工作。物理教学部以续宗成教授为带头人,以青年教师为主体,是一个思想素质过硬、理论基础扎实、科研实力突出、创新能力强劲的优秀教学团队,为高水平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教学团队简介
(一)人员结构
团队共有教师22人,学历结构为:博士15人,硕士4人,本科2人,大专1人,博士学历教师占68%;专业技术职务结构:教授5人,副教授1人,讲师10人,助教5人,实验员1人。具体名单如下(截止到2024年12月):
姓名 | 职称 | 最高学历 | 出生年月 | 备注 |
续宗成 | 教授 | 博士研究生 | 1982年 | 主任 |
梁麦林 | 教授 | 博士研究生 | 1963年 | 银龄教师 |
王辅忠 | 教授 | 博士研究生 | 1960年 | 银龄教师 |
郝延明 | 教授 | 博士研究生 | 1963年 | 银龄教师 |
郝军华 | 教授 | 博士(在读) | 1983年 |
|
李育洁 | 副教授 | 博士(在读) | 1983年 |
|
何伟岩 | 讲师 | 硕士研究生 | 1983年 |
|
韩彬 | 讲师 | 博士研究生 | 1982年 | 党支部书记 |
袁泉 | 讲师 | 博士研究生 | 1992年 |
|
王悦 | 讲师 | 博士研究生 | 1993年 | 教学秘书 |
王可蒙 | 讲师 | 博士研究生 | 1994年 |
|
杨平 | 助教 | 博士研究生 | 1992年 |
|
许江华 | 助教 | 博士研究生 | 1994年 |
|
郭棣 | 助教 | 博士研究生 | 1989年 |
|
孙瑞 | 助教 | 博士研究生 | 1990年 |
|
李盼云 | 助教 | 博士研究生 | 1989年 |
|
王士福 | 助理实验员 | 大学本科 | 1985年 | 实验员 |
王永祥 | 讲师 | 大学本科 | 1957年 | 外聘教师 |
刘文英 | 讲师 | 大学专科 | 1957年 | 外聘教师 |
齐雪莲 | 讲师
| 博士研究生 | 1976年 | 外聘教师 |
李宗国 | 讲师 | 博士研究生 | 1975年 | 外聘教师 |
朱文芳 | 讲师 | 硕士研究生 | 1978年 | 外聘教师 |
(二)团队建设目标与定位
团队以续宗成教授为带头人,以青年骨干教师为主体,构建一支结构合理、学术氛围浓厚、协作精神佳、创新精神强的教学团队。在大学物理教学实践中,以公共基础课与实验实践相结合,以一流课程建设、一流教材、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学管理为抓手,逐步探索创新教学模式、夯实基础理论、强化创新实践、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新路径。
二、软硬件资源
(一)硬件资源
物理教学部下设物理实验中心,建有力学、热学、声学、光学、电磁学、近代物理以及演示实验室,共计17个实验室,教学实验室面积约1500平方米。拥有实验仪器设备480台(套),仪器设备固定资产约130万元。物理实验中心服务于信息系、机械系、建工系、化工系和计算机系学生,单独设置物理实验必修课程,每学期承担约15000人次的实验教学任务。
(二)软件资源
1.大学物理线上资源建设。教学团队积极参与线上资源的搭建,由不同研究背景的老师分工合作,基于国家级的精品课程,建立了完备的线上课程资源,使学生能够根据自身情况,有针对性的选择学习优秀的线上资源。目前已建设资源视频62个,学生访问人次达1561980次,互动1062人次。
2.仿真实验资源建设。建设完成10个大学物理仿真实验资源,23241学期线上实验操作人数达1800人,线上实验资源访问达16000余人次。在大学物理相应知识点嵌入仿真实验,理论与实验相结合。不仅能在课堂生动展示物理实验,还开放了学生访问权限,学生可以课后随时观看并实际操作相关的演示实验,打破了传统物理课堂枯燥的教学模式,增加了学生的参与感,使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更加透彻。
3.思政建设资源建设,着重课程思政案例库和课程思政示范课建设。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民族自信、求真务实、坚韧不拔的精神。目前已建设课程思政案例30余个,《课程思政示范课程》、《课程思政案例库建设》已顺利结项。参加课程思政微课大赛2次,获三等奖1项和优秀奖1项。
4.创新实践资源建设。通过开展大学物理竞赛、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积极为学生搭建创新实践平台。团队教师多年指导学生参加大学物理竞赛、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市级以上重要赛事。通过比赛,不断提高学生理论解决问题能力以及创新创业能力。优秀学生团队获得大创国家级立项2项,省部级立项1项,互联网+大赛获奖2项,天津市物理竞赛获奖60余项。
三、教学情况与教学成果
物理教学部主要开设大学物理和物理实验课程,是全校工科类专业必修的基础课。历经10多年的发展,目前已面向不同专业的特点细化出了大学物理1、大学物理2、大学物理A、大学物理B、工程物理、物理实验和实验物理7门课程。
物理教学部积极鼓励教师开展教学改革研究和教师技能培训。近五年来,在教学改革研究方面,教学团队先后开展了《基于网络平台开展大学物理课程多维教学研究》、《大学物理实验的信息化教学改革研究》、《构建大学物理虚拟实验室的探究》、《因材施教理念下大学物理分层次教学改革研究》、《课程思政示范课程》、《课程思政案例库建设》等教学改革研究。在教材建设方面,教学团队积极开展大学物理以及物理实验的教材建设,现已出版教材《大学物理学》、《大学物理实验》和《文科物理》,2023年编纂完成《大学物理》教材,准备申报教材立项。在教学资源建设方面,教学团队逐渐丰富完善了大学物理线上教学资源、电子习题库、课程思政案例库、线上仿真实验等资源。
团队老师在大学物理及实验的教学过程中,一直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和实践能力。以第一教师指导学生参加第五届及第八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分别获天津市三等奖和天津市银奖。指导学生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两项获得国家级立项,一项获得省部级立项。指导学生参加天津市拓普杯大学物理竞赛,荣获多项天津市一等奖等多项奖项。
四、科研情况及成果
物理教学部鼓励教师积极开展科研,教师团队有着良好的科研背景和科研基础。近十年来,物理教学团队以第一作者发表SCI检索期刊论文35篇,EI检索期刊3篇,核心期刊论文6篇,获授权专利2项,软件著作权1项。与天津大学、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合作成功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联合基金一项,参与国家863项目一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一项,参与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基金一项,主持天津市教委项目一项,主持校级自然科学专项项目一项,主持教育部信息化课题一项,主持10余个校级教改课题,主持横向课题9项,科研经费总额200余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