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首页 > 新闻中心 > 学院动态 > 正文

【缅怀先烈,追寻红色记忆】清明节征文活动

2020-04-12

4月4日15时38分我们将迎来二十四节气中的清明

故乡、故人、故事总会在某个不经意的瞬间跃然于我们的眼前历历在目而清明给了相思最郑重的仪式感。

每每到此时,大家都不禁回想起过世亲人的音容笑貌,一幕幕仿佛都还在眼前。谁能想到,总是相处在一起的人会突然人世两隔呢?

2020年的清明更赋予了新的意义,一场新冠疫情席卷了全世界,逝者离开了这个世界,离开了自己的亲人。

今年不少地方开通了“云祭扫”平台人们可以通过网络向每一个远行的生命庄重行礼。祭奠祖先、缅怀英烈是感恩的仪式,是中华儿女间维系血脉亲情的纽带。

聚焦红色基因,为红色江山凝魂聚气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红色基因作为先进思想文化因子的高度凝练和升华,已然深深地融入中华民族的灵魂血脉之中。

2020这个特殊的日子,天津大学仁爱学院建筑系的学子们,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控新冠肺炎疫情和英烈褒扬纪念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自发表达自己的情感,书写一篇篇动人的新篇,来寄托自己的哀思。

作品展示

19建筑学 庞晓云

三年以前我第一次读柴静的《看见》,面对十七年前那场疫病,她说那个温热的跳动就是活着。如今我亲眼看见,又亲耳听见。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岭上并没有拜山的成群的人,但今年清明的雨来得格外凄寒,树上的芽儿刚冒出来,街上行人很少。我们小时候便常听老人用土白话念,路上行人欲断魂,现今我终于知了。

天塌地垮,人只能依靠人,平日生活里见不着、不注意的人。“医生要让人活着,自己得有牺牲的准备。”曾有位医生如是说过。

雨里风里,走入霏霏也令人悲意绵绵,连思想也都是潮润润的,防空警报响起之际,红旗下伫足的人们红了眼眶。

天黯了下来,小城像罩在一块巨幅的毛玻璃里,阴影在户内延长复加深。然后凉凉的水意弥漫在空间,风自每一个角落里旋起,感觉得到,每一个屋顶上呼吸沉重都覆着灰云。

今年的清明雨凄凄切切完全是黑白片的味道,想整个中国整部中国的历史,曾经也是一步黑白片子,时常是这样下着雨。今天的他们用自己的生命,系着希望与明天,替我们遮挡一阵阵潇潇冰冷的雨雪,带我们走过严冬,即连在梦里,也似乎有把伞撑着。

雨打在树上和瓦上,雨天的屋瓦浮漾湿湿的流光,灰而温柔,树上的花纷纷繁繁飘在雨里。

春天来了,系着春天的人却不在了。

整个城市里都是悼念的人,今天的中国是一张黑白的默片。这雨渐渐歇歇敲了一个雨季,从惊蛰到清明,在中华大地上泠泠奏着挽歌,当春雨流入土地江河,可否带去一份世人的缅怀与感念,可否让他们再看一眼这属于他们的春天。

现代人,无论身处钢铁森林,还是乡间田野,在今天都应回望昨日,也憧憬明天,对生命有敬畏,对先人有感念,对生活有热望。

青山埋忠骨,史册载功勋。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清明

18环境设计二班 李诗雨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又是一年清明时节,每年一到清明节,很多地方都会以不同的形式,举行各式各样的纪念活动来缅怀革命先辈,纪念战斗英雄。然而2020年的清明与以往有着很大的不同。首先因为疫情的影响,我们无法外出去墓地祭奠;其次扫墓形式的变化不再烧纸钱而是献花;最后是新型扫墓形式的诞生——网上扫墓。

通过中华英烈网我参与了网上祭奠的活动,看着屏幕上的烈士照片,我想对烈士们说:“你们看到了吗?现在的中国已经是一个繁荣昌盛的大国了!也不再受别国的欺凌了,请你们安息吧!”我想对同学们说:“革命烈士永垂不朽!我们要好好学习,为将来的祖国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看今朝,旧貌换新颜。

这个清明除了过去烈士还有一群伟大的人们值得我们祭奠,那就是在新冠肺炎疫情中牺牲的医护人员们,他们在逆境中前行,用自己的生命开出绚烂之花。

当新冠肺炎疫情降临,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没有军号催促,但各行各业的“战士”都在争分夺秒,同时间赛跑,同疫情较量。“疫情是魔鬼,我们不能让魔鬼藏匿”,你们肩负重任,收起恐惧,将对家人的思念、愧疚深深的埋在心底,勇敢的向“疫”而行,向世界展现着不屈不挠的“中国脊梁”!

澳洲大火后的枯树,已经冒出了新芽。疫情洗礼后的武汉,定会迎来春天。但那些在冬天逝去的人们,那些鲜活的生命将永远被铭记。

一个民族不应该忘记历史更不应该忘记那些为今天的幸福生活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烈士们。我以后一定要热爱祖国,继承和发扬先烈们的光荣传统,学习他们英勇无畏,不怕牺牲无私奉献的精神,好好学习,学好本领,掌握技能,为建设更加美好,更加富强的祖国贡献自己的力量。

悲于与亲人不过短短数载的缘分,悲于过往的回忆都没有了一起经历见证的人。那个记忆中的人啊,最终画面也定格在了当年那个样子,不再有其他的变化,而自己,终将成为与当年完全不同的人……

2020年的清明,人们怀着悲痛的心情再次来到逝者的墓前,鞠躬、致敬、默哀除了对先人的感恩,更多了一份对逝者的缅怀,那些为了人民的安康和幸福做出贡献的先烈们更值得我们崇敬。

不忘先祖、不负先烈,绵延不息的爱与牵挂会在时间的长河中永存。

地址:天津市团泊新城博学苑  邮编:301636  电话:022-68579990   版权所有 天津仁爱学院建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