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科研方向
① 主要研究领域(方向)的特色与优势
信息与智能工程学院立足“智能技术+产业应用”的交叉融合,聚焦智能制造、智能感知与智慧农业三大领域,形成了以企业需求为导向的特色科研体系。在智能制造方向,依托高精度测控、工业物联网与自动化技术,推动制造装备智能化升级;智能感知领域创新仿生导航与偏振光检测技术,为复杂环境下的自主感知提供解决方案;智慧农业则深度融合物联网与数据分析,构建精准化生产管理平台。学院以校企协同为纽带,通过联合攻关突破工业精密控制、农业信息化等关键技术瓶颈,近年在智能仪器开发、仿生算法优化等领域形成多项专利与产业化成果,凸显“技术落地、服务产业”的应用型科研优势。
② 团队人员(专任教师)
智能制造与工业物联网研究科研团队:季宁、刘海斌、武波、方胜宇、赵贵海
高精度工业仪器开发及智能测控科研团队:边旭、王勤民、岳文秀、刘礼、李明媚
智慧农业与仿生自主导航科研团队:赵东花、朱兆伟、于少鹏、李晓峰、解璞
2、骨干教师
① 季宁: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天津市科技专家,天津市企业科技特派员。《机械设计》《工程塑料应用》核心期刊青年编委。研究方向为超声辅助磨削过程与刀具全生命周期智能管控研究、结构轻量化设计、注塑成型工艺智能优化。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子课题1项,天津市教委科研计划项目1项,主持横向科研项目13项,共计发表相关科研论文12篇。获天津市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天津市级教学成果二等奖,研究项目“氢燃料电池用嵌套式引射器及控制技术的开发及产业化”获中国内燃机学会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研究项目“智能制造系统可适应规划与数字孪生技术及其应用”获天津市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研究项目“防伪包装关键技术及功能性标签产业化研发”获包装行业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
② 边旭,男,副教授,天津大学精密仪器与光电子工程专业博士、博士后。长期从事仪器开发及智能测控相关领域的研究工作,先后主持并参与项目30余项,涵盖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天津教委科研计划项目,国产替代项目以及军队横向项目。“航空航天空腔类构件缺陷智能检测关键技术及应用”获得2022年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发表SCI/EI等高水平论文20余篇,申请专利20余件。
③ 谷志锋,男,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工程大学武器系统与运用工程专业博士。长期从事新能源微电网稳定控制与构建的研究工作,先后主持并参与项目10余项,涵盖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河北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河北省军民融合专项项目,军用便携式电源设备横向课题。“得2022年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发表SCI/EI等高水平论文20余篇,申请专利20余件。
④ 朱兆伟:博士,研究方向为电力市场理论与设计,天津仁爱学院学术骨干。主要从事电价理论与应用、卫星遥感光伏检测与智慧农业等专业领域研究。主持或参与包括云南省发改委创新项目、天津市教委科研计划项目等纵、横向课题12项,发表SCI/EI/中文核心论文5篇,研究项目“多模态遥感与人工智能开创花椒种植管理新模式”获得共青团云南省委创新项目一等奖。
⑤ 赵东花:博士,主持/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装备重大基础研究课题、军委科技委173基金、装备发展领域基金及山西省重点研发计划等国家/省部级项目近10项。在Chinese Journal of Aeronautics等高水平SCI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申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0余项,在《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中文专著一部。先后指导学生参加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蓝桥杯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中国研究生电子设计竞赛分别多次取得了国家级一等奖、二等奖20余项,获“建行杯”第七届山西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优秀指导教师荣誉称号、第十三届蓝桥杯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全国总决赛“蓝桥杯百佳指导教师”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