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学生工作

学生风采

当前位置: 本站首页 >> 学生工作 >> 学生风采 >> 正文

【榜样人物】人物专访|潜心科研榜样人物张希睿

发布日期:2024-04-11    作者:     来源:     点击:

天津仁爱学院信息与智能工程学院2019级通信工程专业张希睿,在毕业设计指导教师边旭博士的指导下荣获第十四届天津市级本科生优秀毕业设计(论文),这是信息与智能工程学院学子连续第二年斩获该荣誉。

上下求索,务实专业学科基础

“为什么学习?如何高效学习?”这是张希睿进入大学后给自己提出的第一个问题。很快,他在和辅导员唐伟伟老师沟通中找到了答案——上下求索,务实专业学科基础。大学四年总加权成绩名列前茅,获得了天津市大学生创新奖学金、天津仁爱学院优秀毕业生、天津仁爱学院优秀学生(学生干部)奖学金、学生科技英才等多项个人荣誉,得到津彩青春、校学工部官微、校科协官微等公众号10余次报道。大三暑假入选电子科技大学等3所双一流高校全国优秀大学生夏令营。

潜心科研,实干内化过硬本领

在科研方面,张希睿在大二时进入天津仁爱学院智能测控实验室,在边旭老师的指导下,开展精密仪器方向相关课题研究,期间参与了3个军队专业领域工程产品技术攻关项目,以合作作者发表论文《—种高精度手持谐振密度计的研究》(北大核心)和《一种基于机器学习非恒温谐振液体密度测量设计》(北大核心,已录用)。张希睿说:在这些科研工作中,他阅读了大量中英文文献,很好地锻炼了实验能力和科研思维。

在实验室学习的过程中,张希睿3次担任SCI期刊《Measurement and Control》同行审稿人,并且不断勇于去尝试新的东西,结合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和在研项目,提出了“一种基于边孔光纤与光栅级联的反射式便携液体密度检测”的方法,并且与老师共同申报天津大学“光电信息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并以第一作者独立完成相关论文(《Optics and Laser Technology》,SCI二区,in preparation),同时,此方法中核心内容已申报国家发明专利。

张希睿有幸作为学生负责人参加到校企合作项目“一种基于LSTM和PACS的动态眼部检测系统”中,在周珂玮老师的指导下,经过一年的努力,圆满完成了项目中的多镜头转换模块研发工作,以学生第一发明人申报国家发明专利2项,同时完成了《多边摄像头组合的间接电子检眼镜设备研究》的期刊撰写工作。同年参加第十六届“挑战杯”天津市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和第一届‘国创杯’医疗器械创新创业大赛,均取得优异成绩。

开阔视野,不设边界解锁多元可能

数学建模竞赛、物理学科竞赛、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建筑结构设计竞赛、天津市创新方法竞赛、天津市环境节辩论赛、挑战杯竞赛、“互联网+”竞赛等创新创业竞赛……横跨多学科参加竞赛,在每个领域都从零突破,斩获省部级以上奖项13项;超过八成项目担任队长,这是张希睿的竞赛经历。

张希睿说:“我想在大学期间去体验和获取更多可能,每当我换一个领域归零后再突破,我就会拥有新的不同的人生体验。”然而这一路并不是一番风顺的,曾经他作为一名信息学院的工科生,在参加像建筑结构相关、经管相关的这类竞赛时,多次因“学科不匹配”等理由被“婉拒”。而张希睿并没有被这些所谓的“限制”挡在门外,他觉得只要自己不给自己设限,人生中就没有限制自己发挥的藩篱。

以创业计划竞赛为例,当时团队成员全部为工科出身,然而比赛要求需要提供模拟经营的财务分析模块,为此张希睿通过寻求老师帮助和自学,以求构建出一个简易的财务分析模块,那段时间,吃饭走路他都在想着比赛的方案。看不到的日子里,他付出了超于他人几倍的努力,在之后的竞赛旅途中,他带领团队打破了学校在三项竞赛上零的记录。

作为团队负责人(成员),张希睿参与市级大创项目《基于LSTM和SLAM的多感官智能随行陪伴机器人系统》和《基于视觉与情态多维数据融合的智慧监考系统》,团队共申请专利4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3项,利用物联网、大数据、机器视觉等技术赋能智慧监考,突破非工业机器人智能识别跟随领域的相关问题,服务新型智慧生活建设。他说:“我们在竞赛中收获的不仅仅是名次,是团队成员并肩作战,迎难而上的默契,更是将专业知识、理论运用到实践中的思考方式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张希睿利用寒暑假时间,先后前往中国移动集团山西有限公司吕梁分公司和北京航峰科伟装备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实习,通过在相关技术部门的实习进一步提升专业技能,通过实习,一方面学习到了许多以前没学过的专业知识与知识应用,另一方面还提高了实际参与企业社会项目的能力。

全面发展,实践塑造多元能力

张希睿大三时担任学生科技协会执行主席,任期内主持并推进了学生科技协会《章程》、《部门分工和职能划分细则》等文件制度深入改革;带领团队成员参加第五届世界智能大会和第35届天津市科技周活动,开办了《科协博文》、《科协日纪》等栏目,带领集体斩获学校优秀学生社团荣誉称号。在自己参加志愿服务活动的同时,带领身边同学、科协成员积极参与志愿服务活动。他曾带领学生科技协会成员参与各类志愿服务活动30余次,累计志愿服务时长800余小时。

课余时间,张希睿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活动和志愿服务活动中。在学工部、校团委老师的带领下组建“星火雨露实践团”;推进学生科技协会与华源联合中心小学合作共建“趣知实验室”,每周五前往小学进行趣味实验实践活动,进行科普知识普及。团队以出色的实践成果获得2021年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 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团队荣誉称号。团队得到多家权威媒体宣传报道。

在学工部张瀛予老师带领和指导下,作为学生负责人的科普宣讲实践项目获批中国科协宣传文化部“翱翔之翼”科技志愿服务资助项目(学校首次获批,天津市仅有2项),组织成员积极献身乡村,分别赴山西省大同市和河北省邢台市巨鹿县社区开展相关科普活动,助力乡村振兴。

砥砺前行,满怀感恩奉献青春

2019年夏,辅导员唐伟伟老师和学长学姐温暖的关心让张希睿迅速适应了大学生活。“将学校的温暖传递下去”成为了他认定与追求的目标和责任。此后,每年的迎新季都能见到他的身影:担任2020级迎新志愿者、2021级迎新志愿者、在十五届学生科技协会第一次全体大会上作为科协执行主席发言、在创新创业培训会上宣讲科创思维等。

师兄、学生科技协会负责人……对张希睿来说,诸多称呼中,他最爱“学长”,每当与学弟学妹们接触的时候,总会令他想起,初入校园时,老师和学长学姐的微笑、拥抱和鼓励。张希睿说道:“学校给了我很好的平台,在这里,我们可以充分汲取知识、探索未知、发展兴趣。能有机会带着弟弟妹妹认识母校、融入母校、进而爱上母校是一件非常光荣的事情”。


人物简介

潜心科研

l 本科期间以第一作者完成论文(OLT)和(MC)(SCI二区,总IF=7.9,in preparation)

l 担任通讯作者/合作作者发表EI论文1篇,北大核心论文2篇

l 3次担任SCI期刊《Measurement and Control》同行审稿人

l 学生第一/合作发明人授权实用新型专利2项,授权计算机软著9项,申请发明专利28项(其中14项已公开)

矢志创新

l 获全国大学生技术创新创业大赛全国铜奖

l 在第七届、第八届天津市“互联网+”市级银奖

l 在第十六届“挑战杯”天津市三等奖

l 获校级及以上创新创业奖项30余项

潜心实践

l “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全国百优团队(队长)

l 全国大学生“两弹一星”精神志愿宣讲团队成员

l 中国科协“翱翔之翼”科技志愿团队(队长)

l 华源小学“趣知实验室”宣讲实践团团长

热心奉献

l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注册志愿者

l “趣知实验室”学生主任

l 校学生科技协会执行主席

l 校学生科技协会团支部书记

l 从事各类志愿/学生工作20余项


他曾获:

l 第十三届“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天津市提名奖

l 天津市大学生创新奖学金(推荐特等)

l 天津仁爱学院优秀毕业生

l 本科优秀毕业论文

l 天津仁爱学院优秀学生奖学金

l 获各类奖学金、荣誉称号50余项

图文来源 :信息与智能工程学院

图文编辑 伦睿晗

责任编辑:崔娜

审核:王悦、刘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