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8月30日,教育部“人因与工效学”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评审会在清华大学工程管理硕士教育中心顺利召开。中国人类工效学学会理事长、全国工程管理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秘书长、清华大学工程管理硕士教育中心主任张伟教授,中国人类工效学学会副秘书长、北京津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赵起超及多位人因工程与工效学领域特邀评审专家出席项目评审会,对2022年度项目进行评审。天津仁爱学院机械工程系申报的“复杂装备MR智能交互人因工程联合实验室”获批。
教育部制定的《高等学校人工智能创新行动计划》中,明确指出要重点提升人机交互能力,推进“新工科”建设,形成“人工智能+X”复合专业培养新模式。天津仁爱学院机械工程系在此背景下于2022年开设智能交互设计专业。本专业的设立顺应了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趋势,实现“人工智能+人机交互设计“复合专业培养模式的构建,以研究人与机(环境)之间信息的交流互动(交互)的本质及其规律为核心,设计人机自然交互与协作共融,探索智能化人机(环境)协同的产品、服务、体验的设计与创新的新兴交叉学科,培养能够胜任在人工智能环境下,基于工业产品设计、交互设计的基础上,具有学科专业交叉融合特色的复合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天津仁爱学院机械工程系IDCC创新设计中心在交互设计研究方面成绩优异。长期从事工业设计、人机交互设计理论方法及关键技术科研工作。积极探索并实施产学研融合培养模式,围绕用户研究和人机交互设计,以交互设计、界面设计、网页及APP设计为重心,进行企业信息化网站建设、APP研发、用户体验提升等设计研究工作。

“复杂装备MR智能交互人因工程联合实验室”,将面向未来科技、产业和社会发展,针对智能交互设计领域前沿技术与人才培养需求,为专门人才工程能力培养与实践以及智能交互技术创新研发与成果转化提供教学实验环境与技术研发平台。实验室建设遵循“产学合作—科教融合—理实一体—成果导向”的原则,与北京津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人类工效学学会开展合作共建,发挥前期产业协作优势,面向高端装备产业智能制造转型的迫切需求,以水轮发电机智能维修为工程实践背景,开展基于MR多人协同交互的复杂装备智能辅助维修关键技术研发与实验资源开发。
联合实验室将创新研发探索MR混合现实技术环境下“人-机-环境”系统的多用户协同交互的构建技术与方法,通过开发一个可以进行人机交互、模型动画效果演示以及多人拆装仿真教学的,基于混合现实技术的水轮发电机实验系统,研究服务于多场景的增强现实交互技术及方法,建立多任务场景的、多用户协同的智能交互模型,解决大型复杂设备传统场地实训的培训方式效率低的难题,有效帮助和提升设备培训和教学效果。这样的增强现实应用可以有助于提升工作人员对真实环境的感知和控制能力,进而提升工作人员拆装、维护、维修等工作的效率,有利于提高水轮发电机拆装工作的智能化水平。同时对于探索/搭建智能交互教学研究和工程实践类实验系统,促进我国高等教育本科院校智能交互设计专业交叉领域的高水平应用型人才培养和相关课程体系建设和改革也将起到良好的理论和技术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