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仁爱学院
关于举办第二届教师教学创新大赛的通知
各院系(部):
为引导广大教师潜心教书育人,推动教学创新,营造良好教学氛围,经研究,决定举办我校第二届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以下简称“教学创新大赛”),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大赛目标
(一)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强化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和本科教学的基础地位,引导全体教师潜心教书育人,运用先进的教学理念,全面推进课程思政,高效对标教学目标,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改革考核方式。
(二)建设创新型教师队伍。发挥广大教师的积极性,鼓励教师主动建构学习共同体,发扬“传帮带”优良传统,深入开展教学研究与指导,推进教学改革与创新,激发教师热爱教学、研究教学的创新精神,担当起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三)提升教师教学创新能力。提高教师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能力,鼓励教师积极探索智慧教育新形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模式改革,推动信息化手段服务高校教育教学;以赛促教,进一步推动我校一流专业和一流课程建设,提高教学质量。
二、参赛对象
我校在职或正式聘用教师,均可以团队或个人形式报名教学创新大赛。鼓励以团队形式参赛,团队成员包括1名主讲教师和不超过3名团队教师(须有明确且合理的任务分工)。报名参赛教师所主讲的课程需在近五年讲授3轮及以上。
三、比赛组别
比赛分正高组、副高组和中级及以下三个组别。如以教学团队形式参赛,组别以主讲教师的职称为准,其他团队成员的职称不受限制,但必须是我校在职或正式聘用教师,且不得兼报其他组别。
四、组织方式
(一)各院系(部)初赛。由各单位自行组织,遴选推荐参加学校比赛的教师,各教学单位于2021年12月20日前完成选拔,每个组别最多推荐一人参加学校决赛。
(二)学校决赛分成果报告和现场评审两个环节(评审标准见附件1)。成果报告占总成绩的15%,现场评审占总成绩的85%。
1.成果报告:参赛教师提交课程教学创新成果报告,由专家评委提前进行评审。
2.现场评审:现场评审包括现场教学展示和教学创新设计汇报两部分。首先,参赛教师选取所授课程中的一个教学节段进行15分钟的现场教学展示(现场教学展示占总成绩的50%)。然后,结合该课程的教学大纲和教学实践做教学创新设计专项重点汇报,汇报时需要全面说明整门课程的设计思路,突出教学改革与创新,展示相关过程性支撑资料。汇报时间不超过8分钟,专家评委提问交流时间不超过5分钟(教学创新设计汇报占总成绩的35%)。
现场评审暂定于1月初进行,具体安排另行通知。学校将按照参赛组别择优推荐参加天津市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
五、参赛材料要求
(一)参加校赛的教师团队或个人的申报书(附件2)、课程教学大纲和课程教学创新成果报告纸质版各一式五份(具体要求详见附件3、附件4)。同时提交三项材料的电子文档,要求每位选手的材料建一个文件夹,文件夹命名方式:组别+院系(部)+姓名,文件夹里各材料命名方式:组别+课程名称+材料名称(材料名称指申报书、教学大纲、教学创新成果报告)。除申报书外,参赛选手提交的其他材料里不得出现教师姓名、所属院系(部)等信息,涉及到奖状等证明材料的,个人信息需打马赛克。
(二)各院系(部)需提交《第二届教师教学创新大赛推荐汇总表》(附件5)纸质版一式1份和各院系(部)初赛情况相关材料电子版,包括各院系(部)比赛通知、各院系(部)参赛选手名单以及相关新闻报道、图片资料等。
以上材料纸质版于2021年12月24日下午16:00前报送教务处,电子版发送办公网。
六、奖项设置
学校决赛按照三个组别分设一、二、三等奖及优秀奖,获奖名额根据参赛教师个人/团队情况确定。
七、相关说明
(一)全国教师教学创新大赛是教育部认可的教师教学比赛,请各教学单位高度重视,尽快启动并认真组织好推荐选拔相关工作。学校将择优推荐获奖教师参加天津市2022年度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
(二)比赛分组强调职称,请各单位积极动员教授、副教授个人或组队参赛。
(三)请各单位严格审查参赛教师资格,主讲教师及团队成员应无违法违纪、师德师风和学术不端问题,且近三年无教学事故。
(四)参赛教师应保证教学创新设计相关材料的真实性、原创性,不得抄袭、剽窃他人作品,如产生侵权行为或涉及知识产权纠纷,由参赛教师自行承担相应责任并取消比赛资格和奖励。
联系人:王思思
联系电话:022-68579990转8468;13752116491
附件: 1.第二届教师教学创新大赛评分标准
2.第二届教师教学创新大赛申报书
3.第二届教师教学创新大赛课程大纲模板
4.第二届教师教学创新大赛课程教学创新成果报告
5.第二届教师教学创新大赛推荐汇总表
2021年11月19日
天津仁爱学院校长办公室 2021年11月19日印发
附件1
第二届教师教学创新大赛评分标准
一、课程教学创新成果报告评分表(占比为 15)
评价维度 |
评价要点 |
分值 |
有明确的问题导向 |
强调课程教学创新的出发点是为了解决课堂教学中存在的影响学生学习的切实问题,能够体现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理念。 |
25分 |
有明显的创新特色 |
对教学目标、内容、活动、评价、方法等教学各要素分析全面、透彻,能够凸显课程教学创新点。 |
30分 |
注重与信息技术的融合 |
能够把握新时代下学生学习特点,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开展课程教学活动和学习评价。 |
25分 |
注重创新成果的辐射 |
能够对创新实践成效开展基于证据的有效分析与总结,形成具有较强辐射推广价值的教学新方法、新模式。 |
20分 |
总分 |
|
100分 |
备注:文风严谨,表述流畅,严格遵守学术规范,不存在任何知识产权争议。
二、现场教学展示(占比为 50)
评价维度 |
评价要点 |
分值 |
教学理念 |
教学理念符合学科专业与课程要求,体现立德树人思想和 “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教育教学理念; |
10分 |
教学内容 |
具备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的“金课”特征。教学内容有深度、广度,反映学科前沿,渗透专业思想,使用质量高 的教学资源。 |
40分 |
重点难点突出、逻辑合理、结构清晰。 |
课程思政目标得到实现,促进学生家国情怀、科学与人文 精神的培养。 |
教学模式 |
注重以学生为中心创新教学,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 |
25分 |
教学目标科学、明确,重视学生发展需要,所有课堂活动 与教学目标具有一致性。 |
教学组织有序,教学过程安排合理。创新教学方法与策略, 调动学生积极性,师生互动充分。 |
合理有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支撑教学创新。 |
考核评价的内容和方式创新。 |
教学效果 |
课堂讲授富有吸引力,课堂气氛融洽,学生思维活跃,深度参与课堂。 |
25分 |
学生知识、能力与素质得到了全面发展,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
教学风格突出、教学模式新颖、效果好,具有较大的借鉴和推广价值。 |
总分 |
|
100分 |
三、教学创新设计汇报评分表(占比为 35)
评价维度 |
评价要点 |
分值 |
理念与目标 |
课程教学贴合“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理念,强调高阶能力以及情感价值的课程目标。 |
25 分 |
教学内容 |
课程内容有深度、广度,反映学科前沿,渗透专业思想,使用质量高的教学资源。 |
30 分 |
将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融合。 |
将学科研究新进展、实践发展新经验、社会需求新变化纳入教学内容。 |
过程与方法 |
教学活动丰富多样,能体现各等级水平的知识、技能和情感价值目标。 |
25 分 |
能根据课程特点,用创新的教学策略、方法、技术解决课堂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和困难。 |
强化师生和生生互动,教学活动应循序渐进,教师提供必要的支持和指导,帮助学生成为自主学习者。 |
考评与反馈 |
测试多种多样,能合理评价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 |
20 分 |
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以促成学生进步为出发点设计多元的评价方式,且给与及时反馈。 |
提供清晰合理的评价规则和标准,积极创造学生自我评价和同伴互评的机会。 |
总分 |
|
100 分 |
附件2
第二届教师教学创新大赛申报书
一、基本情况
主讲教师 |
姓名 |
|
出生 年月 |
|
职称 |
|
照 片 |
民族 |
|
政治 面貌 |
|
学历/学位 |
|
工作单位 |
|
所在 教学单位 |
|
Email |
|
手机 |
|
团队教师 |
姓名 |
性别 |
出生 年月 |
职称 |
学历/ 学位 |
工作单位 |
教学任务 |
|
|
|
|
|
|
|
|
|
|
|
|
|
|
|
|
|
|
|
|
|
基层教学组织 |
组织名称 |
(例如:教研室、课程组、教学团队等) |
支持保障 |
(参赛教师所在基层教学组织给予的相关支持保障措施) |
参赛 课程 情况 |
课程名称 |
|
课程 类型 |
|
开课年级 |
· |
学科 门类 |
|
教 学 情 况 |
(个人或团队近3年来在承担学校教学任务、开展教学研究、获得教学奖励等方面的情况)。 |
二、主讲教师近五年内讲授参赛课程情况
课程名称 |
授课学期 |
授课学时 |
授课对象 |
总人数 |
XXX |
|
|
|
|
|
|
|
|
|
|
|
|
|
|
|
|
|
|
|
|
三、课程教学创新情况
1.教学目标及学情分析(限300字) |
2.创新理念及思路(限300字) |
3.创新方法及途径(限500字)(主要陈述在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活动、教学组织、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评价等方面如何实现教学创新) |
4.教学创新效果及成果(限300字)(主要陈述通过实施教学改革创新,所取得的主要教育教学效果与成果、学生反馈,以及推广应用情况) |
四、推荐意见
院系(部)党组织推荐意见 |
该教师(团队)讲授的该课程内容及提交的申报材料思想导向正确,不存在思想性问题。主讲教师及团队成员遵纪守法,无违法违纪行为,不存在师德师风问题、学术不端等问题,三年内未出现过教学事故。 同意推荐参加学校比赛。 院系(部)党组织(盖章) 年 月 日 |
附件3
第二届教师教学创新大赛课程教学大纲
(模板)
课程名称: 学分/学时:
课程类别: 授课对象:
预修要求:
(教学大纲内容包括课程介绍、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考核方式、教学安排、参考教材及相关资料等,需反映参赛教师教学思想、课程设计思路和教学特色。)
附件4
课程教学创新成果报告要求
课程教学创新成果报告应基于参赛课程的教学实践经验与反思,全面体现课程教学的创新成效,注重体现以下三方面内容:
第一,明确说明课程教学创新解决了教学中的哪些“痛点”问题,注重问题导向;
第二,突出课程教学改革过程中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全面反映提升课程教学质量的创新思路、举措、效果及反思,注重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第三,通过基于数据、案例等证据的可靠分析,说明问题解决的情况和效果,并分析其推广应用的价值。
课程教学创新成果报告须有摘要约300字,正文数不超过4000字。
附件5
第二届教师教学创新大赛推荐汇总表 |
院系(部):(盖章) |
序号 |
主讲教师姓名 |
性别 |
职称 |
课程名称 |
手机号 |
组别 (正高组、副高组、中级及以下组) |
个人/团队 (如是团队请备注团队成员姓名) |
1 |
|
|
|
|
|
|
|
2 |
|
|
|
|
|
|
|
3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