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校积极响应国家产教融合战略号召,以校企合作为抓手,持续推进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智算工程学院胡瑜老师带领学生团队深入企业一线,将课堂知识转化为实战能力,在服务产业需求的同时,培养了一批高素质技术人才,近两年累计完成校企合作科研项目10项,获批科研经费近150万元,成果斐然。
深耕产业一线,锻造实践硬实力
胡瑜老师坚持“真题真做”的教学理念,多次组织学生赴江西、上海等地合作企业开展实战实习。在江西某制造企业,学生团队深入车间,参与生产线优化、工艺流程改造等实践任务,将理论知识与生产实际结合,为企业提出多项提质增效方案,获得企业高度评价(相关实践场景见附件图片)。在上海某信息技术企业,师生团队聚焦工业信息化升级需求,主导完成“生产制造执行系统(MES)设计与开发”“设备管理云平台搭建”等项目,助力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通过真实场景的锤炼,学生不仅掌握了先进技术工具,更培养了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综合能力。

产学研协同创新,科研成果反哺教学
依托校企联合科研平台,胡瑜团队近两年围绕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等领域,先后攻克“生产管理智能优化系统”“IT信息化顶层规划”等10项技术课题,累计科研经费达150万元。这些项目均以企业需求为导向,由师生共同参与需求分析、方案设计、代码开发及落地测试全流程,部分成果已转化为企业核心管理系统。在科研攻关过程中,学生接触到行业前沿技术,积累了项目管理和团队协作经验,多名参与学生因表现出色被合作企业提前录用。
校企双元育人,打造就业竞争力
“校企合作不仅为教学提供了真实案例,更让学生提前适应职场环境,成为‘用得上、留得住、发展好’的优质人才。”胡瑜老师表示。据统计,近三年参与项目的毕业生中,90%以上进入智能制造、信息技术等领域头部企业就业,专业对口率与雇主满意度均显著高于行业平均水平。校企联合培养模式有效破解了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两张皮”难题,为学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了鲜活样本。
今后,我校将持续推进产教融合纵深发展,以“双师型”教师队伍为引领,以实战化项目为载体,构建“教、学、做、创”一体化育人生态,为社会输送更多“懂技术、能创新、敢担当”的新工科人才,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