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日,智算工程学院团总支书记王军军、辅导员王小竟带领“汇青绘梦”青年志愿者服务队走进王稳庄小学开展“文化寻根·非遗青春行”调研实践活动。旨在深入推进大中小学思政一体化建设,依托天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津”牌中华老字号,深入了解传统文化技艺的历史渊源与文化内涵,引导学生切实提高保护文化遗产的能力和水平,使其更加自觉地守护好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和自然珍宝。
京剧
京剧,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艺术价值。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志愿者们学习了京剧的基本唱腔、身段和手势,并穿上戏服,亲身体验了一把“梨园弟子”的风采。通过老师和京剧社团学生的讲解,志愿者们对京剧的历史背景、艺术特点和文化价值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舞龙
舞龙俗称玩龙灯,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民俗文化活动之一,古时候,人们通过舞龙来祈求平安和吉祥。舞龙社团的老师和学生向志愿者们讲解发力技巧、走位要点,扭、挥、摇等多种动作流畅如流水,一气呵成。

空竹
空竹,最早始于唐朝,不仅是一种具有娱乐和健身功能的传统玩具,更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空竹在指导教师和同学们手中上下翻飞,发出清脆悦耳的声响。在指导教师和兴趣小组的同学们的指导下,志愿者们逐渐掌握了抖空竹的技巧,感受到了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带来的乐趣和挑战。

柳编
柳编,顾名思义,就是用柳条进行编织的手工艺。它以其绿色环保、造型美观、古朴别致、轻便耐用等特点而著称,既有实用性又具观赏性,是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表现形式。柳编传承人刘恒臣老师进行现场教学。刘老师耐心细致地讲解了柳编的历史渊源、制作工艺及文化内涵,并亲自示范了柳编的基本技法和步骤。随后,同学们在刘老师的指导下,亲自动手体验了柳编的制作过程。从选材、浸泡、编织到修整,每一个步骤都充满了挑战和乐趣。虽然初次接触柳编技艺,但学员们凭借着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对手工艺的热情,逐渐掌握了这门技艺的基本要领。看着自己亲手编织出的作品,同学们脸上洋溢着满满的成就感和喜悦。

活动结束后,“汇青绘梦”青年志愿者服务队的同学们纷纷表示,这次“文化寻根·非遗青春行”调研实践活动让他们受益匪浅。通过亲身体验和学习,他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也激发了他们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热情和责任感。
智算工程学院团总支书记王军军对此次调研活动进行总结。他说,我院一直积极将“我和我求学的城市”融入到学院的品牌特色活动中,本次“文化寻根·非遗青春行”调研实践活动,不仅是一次文化寻根的旅程,更是一次青春与非遗的碰撞。它为青年学子提供了一个了解传统文化、传承非遗文化的平台,更为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希望志愿者们带动身份的同学,加入到这一行列中来,中华传统文化的守护者,新时代红色资源的传承人,共同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