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心建设成效
1)体系完善、功能定位明确
为适应机械类应用型人才工程实践能力的全方位培养,经过努力机械工程实验教学中心已完成“机械工程通识教育公共平台”、“机械类、近机类专业实验教学平台”、“机械制造技术集中实训平台”、“学生科技创实践动平台”、“工程训练和职业技能培训认证平台”、“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平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科研支撑平台”7大平台的规划建设。
2)产教融合驱动实验教学改革成效显著
积极推进与企业的深度融合,实现资源优势互补,深入挖掘自有教学资源和实验条件的潜力,建设行之有效的学生创新和校企技术合作联盟。目前已与12家企业形成了较为稳定的合作关系,实现了技术、设备和人力资源的深度融合。
依托校内软硬件资源、合作企业技术及设备资源、校际校企协作科研团队三大资源,提出了“基于多资源融合的机械类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完成了理论实践一体化专业课程群教学模式、“3+1顶岗实习”与“工学交替实践”模式、“课程+项目+竞赛”的学生双创驱动模式、校企导师团队主导的科研合作与技术开发模式”等模式的改革探索,该项目获2018年天津市普通高等学校教学成果二等奖。
3)教学改革与科研驱动并重
中心教师积极开展实验、实践教学改革研究工作,完成市级教改课题3项、校级21项,优秀实践课程建设项目1项,发表教改论文16篇,正式出版教材4部、自编实验指导书(讲义)17部。中心优质的软硬件资源为科学研究、校企合作技术开发服务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先后完成科研项目60余项,经费总额1200余万元;发表科研论文60余篇,其中SCI检索11篇、EI检索12篇,中文核心18篇,申请并授权发明专利1项。
4)“双证书制”人才培养成效显著
中心积极推动实践课程教学与职业资格认证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就业竞争力,先后搭建了“数控技术职业技能鉴定平台”、“教育部CAXC认证考试平台”、“工信部NCAE认证考试平台”、“见习机械设计工程师认证考试平台”。旨在以职业资格认证驱动理论与实践教学的改革与深化,将职业技术资格认证嵌入相关课程作为考核形式,实现了“双证书制”人才的培养,仅以机制专业为例,每名毕业生都能取得1-2项资格证书。
2、示范辐射作用
1)编写出版教材被多所院校采用
中心编写出版《UG NX8.0机械设计基础及应用》教材作为教育部全国计算机辅助技术认证CAXC项目指定教材已发行9000余册,被全国多所高等院校选用;参与编写的《数控机床与编程》被北京大学珠海学院等多所独立学院选用,获得良好的声誉。参编的《机械设计总论》已应用于教学,具有较好的示范和辐射作用。
2)国内外高校、企业参观交流
中心的建设水平受到国内外同行的好评,先后接待了国内外30多所高校领导和教师的参观、考察和交流。如美国伯克利大学、美国UT Dallas大学、美国佛罗里达大学、北阿拉巴马大学、加拿大西门菲沙大学等院校领导,对中心建设给予高度评价。北京理工大学、青海民族大学、南开大学滨海学院、天津理工大学中环学院等院校领导实地考察后表示“实验教学中心水平很高”。国有大中型企业的总裁、总工亲临示范中心现场,对中心的建设给予高度评价,并提出了多项实质性合作项目。
在教育部第6届机械类课程报告论坛上,我校做了主题为“独立学院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培养”的大会报告,就机械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举措以及取得的阶段性成果进行了交流与探讨,反响较好,先后有10余所兄弟院校来我院借鉴和交流经验。
4)教育部规范验收获得好评
2013年7月,天津大学仁爱学院接受天津市和教育部对独立学院的规范验收,机械工程实验教学中心作为重点考察单位表现出办学特点明显,学生现场设计与操作能力受到天津市和教育部规范验收专家们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
该中心已成为机械类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优良载体,2015年获批为“天津市普通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重点建设单位。2017年我院成功获批天津市2017-2020硕士学位授权单位立项建设高校,机械工程领域工程硕士点建设是学校硕士授权单位重点建设项目,示范中心的建设成果为硕士点的申报提供了有力的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