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实验教学定位与规划
学校非常重视实验中心建设和实验教学改革。根据学校的办学定位和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始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全面发展”的办学思路,始终遵循“根在基础,重在实验”的教育理念,以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为基本要求,以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需求的实验教学体系为主线,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坚持“质量立校”,深化实验教学改革。
天津大学仁爱学院机械工程实验教学中心(以下简称“中心”)在2007年完成的《本科专业建设规划(2008-2010)》对机械类本科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定位、实验教学定位、实验教学理念以及实验体系建设进行了详细的规划。
1)实验教学定位
“理论与实践并重、面向实际、贴近工程,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应用技术型高级专门人才”,机械类应用型人才与研究型人才不同,其培养目标为:在自然科学基础、人文社会科学、企业管理方面具有较宽的知识面;在力学、机械科学和相关科学方面掌握较好的基础理论;在现代机械设计方面具有较强的能力,在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方面具有很强的实践能力的工艺型高级专门人才。为此,实验教学应锻炼学生的六大能力:较强的机械设计、工程制图能力;很强的CAD/CAM软件应用能力;很强的工艺规划能力;很强的数控机床编程与操作能力;较强的机电设备调试与维护能力;一定的开拓创新能力。
2)实验教学规划
以产学研为引领、校企合作为切入点、科研项目为驱动、搭建宽口径、重应用、尊重个体、开拓创新的实验教学体系。秉承天津大学“穷学理,振科工,重实验,薄雕虫”的教学理念,提出开展深度校企合作、承担科研项目、搭建完善的实验教学平台、完善师资队伍建设,拓宽实验教学的覆盖面。同时,注重模块化和层次化的实验教学体系建设,建设一个集机械工程通识教育、专业课内实验、先进制造技术实训、机械创新、职业技能鉴定一体化的实验教学新体系。
2、学校实验教学的相关政策
学院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对实验教学定位、实验教学组织与指导、实验考核、维护运行、师资队伍建设、实验室建设、设备管理等作出了明确的规定,有效地保证了中心实验教学的良好运作。 学院制定的关于实验教学的相关政策及规章制度有:
《天津大学仁爱学院实验教学管理办法》(2006年)
《天津大学仁爱学院仪器设备管理细则(试行)》(2006年)
《天津大学仁爱学院低值耐用品管理办法(试行)》(2006年)
《天津大学仁爱学院仪器设备器材损坏、丢失赔偿处理办法》(摘要)
《天津大学仁爱学院师资队伍建设规划》(2007年)
《天津大学仁爱学院青年教师培养规划》(2008年)
《天津大学仁爱学院建立青年教师培养基金的决定》(2008年)
《天津大学仁爱学院青年教师培养工作的实施意见》(2009年)
《天津大学仁爱学院实验室守则》(2006年)
《天津大学仁爱学院学生实验守则》(2006年)
《天津大学仁爱学院实验室实验安全管理规则》(2012年)
《天津大学仁爱学院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2015年)等
中心制定的关于实验教学的相关政策及规章制度有:
《机械工程实验教学中心实验实训管理办法》(2007年)
《机械工程实验教学中心仪器设备管理办法》(2007年)
《机械工程实验教学中心实验室学生守则》(2008年)
《数控车床操作规程》(2009年)
《材料力学性能实验室操作规程》(2009年)
《数控铣床、加工中心操作规程》(2010年)
《数控制造实训中心学生守则》(2011年)
《实验室设备使用月检表》(2012年)
《实验室卫生周检表》(2012年)
《CAD/CAM计算中心学生守则》(2013年)
《材料力学性能测试实验室学生守则》(2013年)
《机械原理实验室学生守则》(2013年)
《模具实验室学生守则》(2013年)
《实验室预约表》(2014年)
《焊接实验室学生守则》(2014年)
《钳工实验室学生守则》(2014年)
《铸造实验室学生守则》(2014年)
《手工电弧焊安全操作规程》(2014年)
《电火花机床安全操作规程》(2014年)
《平面磨床安全操作规程》(2014年)
《钳工安全操作规程》(2014年)
《线切割机床安全操作规程》(2016年)
《注塑机安全操作规程》(2016年)
《车床安全操作规程》(2016年)
《铣床安全操作规程》(2016年)
3、实验教学改革思路、方案
1)实验室建设上,突出实验教学的应用性和创新性,将机械工程实验教学中心打造成:
(1)机械工程通识教育公共平台
(2)机械类、近机类专业课内实验教学平台
(3)机械制造先进技术实训平台
(4)学生科技创新实践平台
(5)工程训练和职业资格培训认证平台
(6)企业服务和科学研究服务实验教学的平台
2)深化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构建模块化、多层次的实验教学体系
(1)模块化、多层次设计:由于中心既要服务于机械类专业,又要服务于近机类专业,还要为非机类专业的学生开展通识教育教学的服务。根据不同专业的特点和教学要求,规划设计必修模块和选修模块、为机械类和近机类专业设计了基础型和综合设计型的必修实验模块和创新型的选修实验模块,为非机类专业设计了基础类通识实验包。基础型和综合设计型实验的比例超过50%。
(2)加强集中实验教学环节,教学计划中集中实验教学环节总周数超过40周。机械工程实验教学中心完成的集中实践达到22.5周,其中课程设计类3个、集中实训8个。
(3)实验课程教学与职业资格认证相结合,建立多元化的实验考核体系,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4)将参加省市及全国机械类大赛纳入实验教学体系,既促进多学科的交叉,又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和素质的提升。
3)机械工程实验教学中心案例库建设
从中心承担的科研项目中总结提炼贴近工程实际的教学案例,创建机械工程实验教学中心案例库,实现教学资源共享,将案例应用到实验教学的相关项目中,改变空对空的实验项目和以教师主导的教学方法,实现以工程实际为基础,以学生兴趣为导向的实验教学改革。
4)整合各实验室资源搭建基于资源共享的开放型实验教学、课外科技创新活动的平台。
5)基于学院网络平台搭建机械工程实验教学中心信息平台,实现实验室预约开放、资料下载、信息发布和在线交流。
6)建立和完善中心实验室管理制度,制定实验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在经费投入上,确保运行经费每年不少于40万元。
7)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培养“双师型”教师。聘请天津大学有丰富教学经验教师进行实验室规划和建设、亲自指导实验并培训青年教师,使之成为实验教学的骨干。鼓励青年教师参加技能认证、职业进修和学历深造,打造一支学历结构、知识结构和年龄结构合理,工程应用能力较强,技术水平较高的实验教学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