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工程实验教学中心

师资队伍

1、实验教学队伍建设

拥有一流的实验教学师资队伍是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的重要保证。自2006年建校以来,学校和中心高度重视实验教学管理队伍建设,把实验教学队伍建设纳入学校整体师资建设规划之中。对于指导实验的教师在工作量计算、职称晋升方面制定了较为合理完善的政策。

目前中心共有双师型专任教师27人,其中教授2人,教授级高工3人,副教授5人,讲师15人,高级技师1人、技师1人,拥有企业工作经历的教师6人根据我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和机械类实验教学特点,坚持“思想素质过硬、理论基础扎实、工程实践能力强、一专多能”的原则,依托天津大学专家教授团队指导,采取兄弟院校师资协作、联合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共同推进,以政治思想学习、教学研讨、企业见习、在职攻读博士学位、考取职业资格证书、承担科研与技术开发项目等多项措施并举的方式,实现了“双师型”教学团队的建设。在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方面,规划并实施了以下措施:

1)科研和工程项目带动实验教学、提高教学水平

校际和校企合作开展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以企业实际需求为导向,以师生共建科研团队的模式,由导师和学生双向选择,组建以教师为主导、学生全程参与的项目攻关团队。大大提高了青年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实验教学能力,为实验中心的建设和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积极鼓励青年教师进修、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了解学科发展前沿

过整合校内外资源,为教师提供了更为广阔的提升空间:一方面创造机会进入企业和高校进修,提高知识的运用能力和实际操作的水平;另一方面为有志继续深造的青年教师提供政策上的支持。目前,专职教师中有3位深度参与到与企业的合作中开展设计与生产任务;有5位教师在天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为实验中心教师队伍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证。

3)“双师型”师资培养

中心致力于“双师型”师资的培养,要求青年教师既能讲好理论课程又掌握指导相关课程实验的能力和技术水平。为此,鼓励青年教师企业实习、参加技能培训并考取职业资格证书,成为理论和实验课程均能胜任的“双师型”教师,助力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4)创新机制、引进人才

在培养现有师资的同时,积极探索人才引进和任用的新机制,不仅注重高学历人才的引进,更加重视工程经验丰富的技术人才的聘用。2014年聘请了拥有30年企业工作经验的工程师作为机械工程实验基地的导师。2018年机械工程系引进了4名具有博士学位和副高级以上职称的教师。一方面拥有博士学位的高学历人才能够带动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工作的开展,另一方面经验丰富的工程技术人员可以增强整个教师团队的信心,提升实验教学团队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

2、相关政策措施

根据应用型培养目标的需要,学校从制度上要求理论课教师必须参与本课程或相应课程配套实验体系的设计,并与中心教师共同承担实验教学任务,对实验中心教师在职务晋升、教改立项、进修培训、评价考核等方面给予充分肯定,稳定了中心专职教师队伍,调动了教师参加实验改革和实验室建设的积极性。在实验教学队伍建设规划方面学院制定了诸如:

《天津大学仁爱学院师资队伍建设规划》(2007年)

《天津大学仁爱学院青年教师培养规划》(2008年)

《天津大学仁爱学院建立青年教师培养基金的决定》(2008年)

《天津大学仁爱学院关于教职工培训工作暂行规定》(2008年)

《天津大学仁爱学院青年教师培养工作的实施意见》(2009年)

《天津大学仁爱学院关于选派青年教师攻读在职博士的暂行办法》(2012年)等。

机械工程实验教学中心也制定了一系列促进青年教师成长的政策制度,如:

《机械工程实验教学中心实验指导教师职责》(2012)

《机械工程实验教学中心青年教师业务能力提升规划》(2013)

3、实验教学中心队伍结构状况

1)队伍组成模式

专家参与建设,中心的建设规划邀请在国内机械设计制造领域知名专家张策教授和张世昌教授等指导中心的实验室规划、建设、发展和实验教学改革等工作,参与中心各项管理政策的制定。

中心主任张俊红教授,历任天津大学热能系副主任,天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副院长,长期从事动力机械及工程方面的教学、科研、实验室建设等工作。主持完成了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863项目、科技攻关项目及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通过与多家大型企业的横向科研合作,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论文140余篇,获批国家发明专利9(第一发明人)

教师梯队较为合理,中心重视实验教学队伍的结构优化,包括学历结构、年龄结构、知识结构等。实验教学队伍以专职为主、专兼结合。随着实验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通过在职培养、岗位培训和轮岗等方法做到一专多能。中心还长期聘请、任用有丰富实践经验且操作技术能力非常强的工程技术人员,技术娴熟的老师坚持在实验中心第一线指导实验实训,满足教学资源共享的需要。现已形成了一支以双师型教师为主体,实验技术人员相融合,层次、结构和数量科学合理的实验教学队伍。

2培养培训优化情况

中心非常注重对青年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的培养和工程训练。根据学院相关政策措施,鼓励青年教师继续在职攻读学位或参加相关业务培训,鼓励青年教师参加教学改革和科研,以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和科研能力。

部分教师已获得了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其中:

1)刘民杰取得了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加工中心操作”一级(高级技师)证书;

2)季宁取得了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加工中心操作”二级(技师)证书;

3)张玥取得了全国计算机辅助技术(CAXC)项目三维CAD专业教师资格证书;

4)张玥、康瑜取得了西门子公司UGNX软件CAD认证教师资格证书;

同时,积极鼓励青年教师参与合作企业的技术攻关和产品设计生产任务,以企业见习、承担横向课题的形式丰富教师的工程经验和指导实践教学的能力和水平。

3实践教学队伍开展教学改革与科技创新情况

青年教师开展实验、实践教学改革研究工作。累计参与国家级教改课题1项,天津市教改课题3项,校级教改课题21项,优秀实践课程建设1项,发表教学改革论文16篇,正式出版实验教材4部、自编实验指导书17部。

机械工程实验教学中心优质的软硬件资源为科学研究、校企合作技术开发服务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在此基础上,由教师、企业技术人员和学生共同组建项目团队,学生全程参与项目的推进,先后完成科研项目60余项,经费总额1200万元发表科研论文60余篇,其中SCI检索11篇、EI检索12篇,中文核心18篇,申请并授权发明专利1项。

中心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服务型教学理念,不断深化教学改革,改进教学方法,修订实验指导书,不断完善实验教学的各个环节。近年来,中心的青年教师被评为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优秀指导教师1人,教育部“全国计算机辅助技术认证”优秀教师1人,校级师德先进个人3天津大学优秀共产党员1校级讲课大赛二等奖2校级“师德先进教学团队”教工党支部获校级“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