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原理与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2010076
学 时: 4周
学 分: 4
授 课 系: 机械工程系
适用专业: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教材(名称、主编或译者、出版社、出版时间):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陆玉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第四版,2006年
主要参考资料: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图册》陈铁鸣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二版,2009年
《机械原理与机械设计》张策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第二版,2011年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及任务
机械原理与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是机械设计课程重要的实践环节,是学生在校期间第一次较全面的设计能力综合训练,在学生总体培养目标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本课程设计是“机械原理与机械设计”课程的重要的实践性环节,是学生入学以来第一次综合设计能力的训练,在学生培养目标中占有重要地位。课程设计的目的是:
1.对先修课的巩固、提高及综合运用。
2.树立正确设计思想和工程意识,培养独立分析、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系统集成能力和创新能力。
3.完成简单机械系统装置的设计,掌握机械设计的一般方法和规律。
4.进行工程设计的基本技能训练,如计算,计算机绘图,设计资料、手册、标准规范的运用,使用经验数据进行估算和数据处理。
二、教学基本要求
1.合理选择电机,能根据机器的工作情况分析和计算作用在零件上的载荷,合理选择零件的材料及热处理,正确计算零件的能力和确定零件的主要参数、尺寸。
2.能够考虑零件的制造工艺,机器的安装与调整,使用与维修,经济与安全等问题。对机械零件进行合理的结构设计。
3.图面符合制图标准,尺寸公差、行位公差及表面粗糙度标注正确,技术要求完整合理。在条件允许情况下,要求初步掌握计算机进行设计计算和计算机绘制装配图、零件图的能力。设计完成后,要进行答辩,并按优秀、良好、中等、及格和不及格评出设计成绩,成绩单独记分。
三、教学内容
课程设计进行方式如下:
要求在教师指导下分阶段独立完成。各阶段包括:
1.系统总体方案的分析讨论和制定;
2.选择电动机,分配传动比,计算各轴运动和动力参数;
3.执行机构的运动分析计算、动力学分析计算,确定各构件的尺寸;
4.传动零件的工作能力设计计算,确定主要零件的主要参数或尺寸;
5.对指定的部分传动装置进行结构设计;
6.编写设计计算说明书;
7.答辩。
课程设计的具体要求如下:
1.课程设计内容应以完整的机械系统(包括原动机、执行机构和传动系统)为设计对象,也可选作其他机械装置,但工作量应相当;
2.设计过程应包括:方案讨论,执行机构设计,传动系统设计,原动机选择,结构设计,完成一般机械设计的全过程训练;
3.设计图纸应符合国家标准,尺寸公差标注正确,技术要求完整合理;
4.鼓励创新思维;提倡广泛查阅资料;强调在教师指导下,按时独立完成。
课程设计应完成并提交的设计成果如下:
1.部分传动装置的设计装配草图(A0图纸)及正式装配图(A0图纸)各一张,正式装配图为手工绘制;
2.零件工作图一张,计算机绘图(传动零件、轴、箱体等);
3.设计说明书一份,内容包括:方案选择、电动机选择、传动比分配、机构运动分析和动力学分析、传动件及连接件的设计计算,选择联轴器等装置的功能、技术参数、装配维护注意事项等。
四、学时分配
1.机械原理课程设计 (5天)
2.参数计算 (3天)
3.装配草图设计, (4天)
4.绘制正式装配图, (5天)
5.编写设计说明书, (1天)
6.组织答辩, (2天)
总工作天数20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