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工程实验教学中心

成果特色

1、突出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基于产学研结合创建教学案例库

近年来中心成员承担科研60余项,项目总经费1200余万元,这些项目来自多家企业的生产实际,由教师、企业技术人员和学生共同组建的项目团队在完成科研项目以后,经过总结、整理、提炼,对其中的理论问题、技术问题和实践问题逐一剖析,形成了实践性、应用性较强的实验教学案例库。库中素材随着科研工作的推进不断积累,目前已拥有50个综合性的工程案例,教师可从案例库中选取合适的案例用于综合设计型和创新型实验。每个案例既能拆分成独立的实验内容,又可以综合起来形成较为系统的工程训练项目,在案例库的创建和使用过程中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动手操作能力和工程实践水平,也提高了教师的科研能力和指导实验的教学能力。

中心实行预约式开放管理,为学生提供优质的科技创新活动平台和师资保障。几年来,先后有近300余名学生参与高水平的学科竞赛和各类双创活动。在学科竞赛中,创新作品80余项,其中50余项作品参加科技创新竞赛,获全国性奖励6项,省部级奖励40余项,获奖学生150余人。20172018年,中心教师指导学生申报“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11项,其中2项被评为国家级创业实践项目、3项被评为市级创新训练项目、6项被评为校级创新训练项目学生申报并获授权发明专利2项。


2、形成了模块化、多层次、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的实验教学体系

经过九年的建设,形成了较符合独立学院机械类应用型技术人才培养的实验教学体系,针对生源、师资和硬件条件的特点以及环渤海经济区域发展对人才的需求,着重工程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从实际出发,在“以学生为中心、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独立获取知识能力”的指导思想下,实践了“应用先行、项目驱动、鼓励创新、拓展提高”的实验教学方法。根据不同专业的特点和教学要求,规划设计了必修模块和选修模块、为机械类和近机类专业设计了基础型、综合设计型和创新型的必修及选修实验模块。为非机类专业设计了基础类通识实验模块。从培养方案的规划→课程的设置→配套的实验资源,形成了特色鲜明的人才培养体系。学生能力从掌握基础实验技能、实验方法到知识应用能力和动手能力的不断提高,再到获得较强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并获得相关资格证书,实现了基础→综合→工程的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模块化、多层次的实验教学体系。

3、基于多资源融合的机械类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建设期间中心提出了“基于多资源融合的机械类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理论实践一体化专业课程群“3+1顶岗实习“工学交替实践“课程+项目+竞赛”的学生双创驱动校企导师团队主导的科研合作与技术开发4种教学模式有效提升了学生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结合“数控技术职业技能”、“教育部CAXC”、“工信部NCAE”、“见习机械设计工程师”认证考试平台实现“双证书制”培养。该项目荣获第八届高等教育天津市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